Page:永樂大典03944.pdf/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經為證。内喪道法由外失蔭。無内外益。是失世界義也。訛謬也。即已生善不增長也。翳隱也。即未生善不生也。現惡謂見思。將惡謂塵沙無明。應

獲祕者。祕謂三德之理也。應入住證理。而不得證不失即獲。失即不獲。互其文爾。故知四悉約位竪分。第一義唯在初住。對治為人即相似位。麄垢

自落即破惡。六根清净則生善。五品觀行成就故歡喜即世界也。人麄垢落是對治觀行。善生是為人聞名識體是故歡喜。今佛若㓕。四益全失。但

有理性而已。然四下結意也。十異中。從人故。題純陀。從事故題哀歎。對俗謂工巧之子。對道謂三修。比丘無供者。比丘非獻供衆也。雙請者。請受供。

及住世。單請者。但請住世也。因人者。上經云。汝哀愍我等。惟願速請佛。乆住於世間。利益無量衆。即是因大衆。所以純陀請。此品諸比丘率已請住。

非因他人率從也。略明佛性者。以因獻食開常。未明三㸃四德之義。名之為略。論今教者。且約佛及純陀。皆論今教圓常之法。具今昔者。此品具明

勝劣三修。二人論等者。前品文殊純陀俱是因位。今品比丘因位。對佛果人。動執生疑者。因聞二施無差。即執昔疑。今興於五難破執除疑者。破劣

修之執。除勝修之疑。聞法抑割。即純陀聞說五門觀等。抑止割捨。悲戀之情。故前經云。伭頭飲淚而白佛言也。備有通别者。約通則十義。俱通二品。

何者前品純陀號哭。即是哀歎之事。此品比丘能哀。亦是於人。前品文殊是道。此品天龍是俗。前品道衆無供。此品俗衆有供。前品正為受供。請亦

成單。此品既有俗衆。俗衆則有供。故請亦成雙。前品獻供。乃是率自。今品哀歎。既云聞是語已。身毛皆竪。亦是因他。前品法談五果。喻該六即。乃成

廣明。此品但明三㸃。却成略說。前品呵勸文殊。旁斥昔教。今品三㸃正在於今。前品如來印贊。亦成對佛。今品對佛。亦成二人。以佛亦人故。前品絶

陀上。根已自破除疑執。此品下根聞說三㸃。方更動執生疑。前品純陀。亦因晨朝聞地動哀歎。此品比丘。亦因聞法抑割。如下經云。時諸天人等。聞

佛所說。止不啼哭。即其事也。此即十義彼此俱通。今去通就别。且如前品正從人旁有事。此品正從事旁約人。餘九例說。是知捨旁取正。十義自别。

故云今舉一邉别彰其異也。此品有七者。謂請酬各三為六。并結會是七。祈請者爾雅祈呌也。郭璞云。祈祭也。呌呼而請事以命要請者。謂以己命。

要難於佛。佛若入㓕。我亦捨命。意令如來愍我不㓕。如來下明譏諷。若不下明要請。情無所措者。措置也。論語云。民無所措手足矣。故教有興廢者。前

有邪常病故。無常教興。眞常教廢。證小果後。有無常病。故眞常教興。無常教廢。施教早晚者。早謂昔說無常。晚謂今方說常。紆廽下顯佛無差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