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14.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居。獨以為人之為善。誰不如我以兹心至。其有不孚者乎。人者則不可知。而吾之孚足以質扵天而建扵人矣。昔馬文淵之散榖。吕子敬之指困。

以為羙談。此猶一時之惠耳。齊劉善明三世樂施。青州𡻕荒。家開倉以濟鄉里。於是百姓呼其家田為續命田。兹倉盖近之矣。孚於人者。必孚於天。

晉潘元戎荒年。隨人多少口率均分。父老頌之曰。且貴且富。有南山之壽。吾仍得與潘元茂。又曰。恩不可忘。無如我潘郎。以人之所咏歎。天念之矣。

此則孚扵人者也。東漢何比干多陰德。一日遇神與之策二百二十。曰他日子孫印綬。皆若此民者。夫民。天之所䘏也。此則孚扵天者也。張乖厓𡮢

夢黄氏以厚德為神所敬。旦而問其所為。則曰。𡻕秋糴而春夏發之如初直。乖厓信其有以動扵幽明。嗟夫予記兹倉。因譚君之世羙。與孚善之嘉

名。歷舉前後拯飢施報隱德。載之史可信者述之。匪獨以見譚氏後来之昌盛。逺大者必亦扵此而動夫人亹亹不倦之天。則亦君子孚善意也。南

山名福焱𡮢魁咸淳丁卯漕貢記。折中倉宋會要宋太宗端拱二年。置折中倉。許商人輸粟優其價。今執劵抵江淮給其

茶鹽。每一百萬石為一界。禄仕之家。及形勢户不得輙入粟。尋以𡻕旱中止。淳化二年。改折傳倉。宋史李防傳。防以秘書丞體量二浙民饑。建言逃

户田。宜即召人耕種使人不敢軽去甽畆。而官賦常在。又請京師置折中倉。聴人入粟。以江浙荆湖物償之擢開封府推官曾鞏元豐類藁折中之

法。聴商人入粟。而趨江淮受茶鹽之給。公私便之。或以為敝濫。既廢而𡻕夫百萬之入端拱初復置。以𡻕旱而止。淳化中遂復之。

原倉太平寰宇記在縣西南四里。隋開皇二年置。以其北臨焦水西𠋣大河。地勢髙平。故謂之太原。周迴六里。太安

建安郡志在崇安縣西五十里。太平倉毗陵志常州府太平倉。元設在郡城東太平寺前洪武初。移置行春橋西

南泰定毗陵志常州府太平倉。舊在金斗門内。至元十四年重盖扵太平寺前𡻕收𣈆陵武進兩縣粮。松江郡志松江府太平倉。在府治西南。又太

平倉在上海縣髙昌鄉二十六保。 上海縣烏泥涇太平倉記。 守必有任其貴者。秦侯居中被省檄。公出未暇。總判戴公剛来攝郡事。以古人置

倉。日必葺為心。亟求完備。公餘謀諸幙府而命僕曰。倉既成矣。猶有闕焉。君為我記其事。勒之堅珉。庶幾有以傳將来。𡸁不朽僕忝文學掾。長有命

屬。何敢辭。敬摭郡案牘𡻕月事實顛末為之記至若鑿地成渠。引舟運。息肩赬。縣左車君伸與有力焉僕故併及之。至元乙酉。九月既望。儒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