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164.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同。而風俗壞矣。仰帷陛下。天資聦明。聖學髙妙。將以痛革積弊。變天下尚同之俗。甚盛舉也。然在庭之臣不能上體聖明。又復輙以𥝠意取程頥之

說。謂之伊川學。相率而從之。是以趨時競利。飾詐沽名之徒。翕然胥効。但為大言。謂堯舜文武之道。傳之仲尼。仲尼傳之孟軻。孟軻傳頥。頥死無傳

焉。狂言恠語。淫說鄙喻。曰此伊川之文也。幅巾大袖。髙視闊步。曰。此伊川之行也。能師伊川之文。行伊川之行。則為賢士大夫。捨此皆非也。臣謂使

頥尚在。能了國家事乎。取頥之學。今學者師焉。非獨營𥝠黨。復有尚同之弊。如蔡京之紹述。且將見淺俗僻陋之習。終至惑亂天下後世矣。且聖人

之道。凡所以垂訓萬世。無非中庸。非有甚髙難行之說。非有離世異俗之行。在學者𠃔蹈之而已。伏望聖慈。特加睿斷。察群臣中有為此學。相師成

風鼓扇士類者。皆屏絶之。然後明於天下。以聖人之道。著在方𠕋。炳如日星。學者但能參考衆說。研窮至理。各以己之所長。而折中焉。唯不背聖人

之意。則道術自明。性理自得。故以此脩身。以此事君。以此治天下國家。無乎不可矣。母執一說。遂成雷同。使天下知朝廷所尚者如此。風俗自此皆

知復祖宗之時。此今日之務。若緩而急者。伏惟陛下留神聽之。取進止。十二月二十六日。奉聖㫖。士大夫之學。當以孔孟為師。庶幾言行相稱。可濟

時用。臣僚所奏。深用憮然。可布告中外使知朕意。紹興六年。先是趙忠簡。與張忠獻並相。忠獻督軍于外。而忠簡秉政于中。一時善類。以次收用范

侍讀因薦公輔于上。召為吏部員外郎。以其靖康中為言官有聲故也。七月癸酉。公輔入對。首論王安石學術之誤後六日遂除左司諫。時忠獻猶

在淮濡未歸也。既而二相有違言。公輔因劾忠簡十二月甲午。忠簡求去位。後六日庚子。平江進士耿鎡等八人。伏闕上書。乞留忠簡。張公進呈有

㫖。押赴紹興府聽讀。聽讀之名。自此始矣。又二日壬寅。忠簡罷鎡之逐也。張公命檢會紹興三年禁止伏闕榜揭之通衢。然不知榜中。所謂靖康姦

臣鼓倡諸生乃指公輔也。公輔懼見上求去。因上此䟽。張公批㫖行下。是日公輔再上䟽言。臣與范冲本非相知。冲雖薦臣。臣實無意。張公復批㫖

曰。公輔朕所親擢。非由薦引。可令安職。母得再請。於是范侍讀諸人皆相繼補外。自崇寜後。伊川之學為世大禁者。二十有五年。靖康初乃罷之。至

是僅十年而復禁周祕。劾董令升沮格詔令。侍御史周祕奏。臣竊見昨。者在廷之臣以一家之學。誘天下之人。而使之同已。士大夫靡然從之。

風俗幾為之變陛下灼見其弊。乃因臣僚論列。特降聖㫖。且使布告中外。命下禮部郎官。欲遵故例。遍牒所屬。而中書舍人。權侍郎董弅獨難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