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164.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利之途。智愚交馳。古今然也。而或者乃倡為薦士之舉。若區别而封域之。夫薦士非不善也。然而凡有所取。豈無所遺。凡有所揚。豈無所抑。品題

既衆。則疑怨叢興。心雖主於至公。迹已涉於朋黨。謗先喧於群口。進退豈必於一言。是以一時之虛名。而賈今日之實禍。彼既得志。决不我容。我於

窮達進退之間。亦未有充實㴠養之素。彼如譏誚。以脩徃怨。必至過甚。而快𥝠情。徃徃忠諫之言。指謂沽名之舉。至於潔身以退。亦曰怨懟而然。欲

激怒於至尊。必加之以訐訕。事勢至此。循嘿成風。國家安賴。臣欲熄將來之禍。故不憚反復以陳。伏乞聖心。廓然永為。皇極之主。使是非由此而定。

邪正由此而别。公論由此而明。𥝠情由此而熄。道學之譏。由此而消。朋黨之迹。由此而泯。和平之福。由此而集。國事由此而理。生靈之幸。社稷之福

也。如其不然。使相激相勝。展轉報復。為禍無窮。臣實未知稅駕之所。臣蒙恩擢任。請對之初。首以是非公論為言。以免異時無所稅駕之禍。伏乞聖

慈。留神采覧。必能上當於天心。然后下臣此章。風曉在位。一洗徃漏。共趨至公。臣言或非。甘受誅責。取進止。二月二十七日。奉聖㫖。依詔興元年上。

先是王丞相秉政日乆。士多失職。周益公既。相。拱嘿無所預。姜體仁元善為太學愽士。率同志者。請於益公。反復極論。責以變通之理。因䟽納知名

之士。廢不用者。陳傳良君舉而下。三十三人。淳熈十四年也。益公雖不能用。然其後亦多所收擢。明年五月。王丞。相罷。十六年正月。留丞相為次輔

與益公不合。擢何澹為諫長。攻益公罷之。益公之門。多佳士。相繼去國者衆。太學愽士沈有開應先。為留丞相所厚。力勸以㧞用知名之士留丞相

從之。自是一時善類。多聚于朝。而不得志者。始側目矣。劉公在三館時與何諫議善。及是還為軍器少監。首以保全善士勸之。何不納。會何被命同

知貢舉。而劉公遂有副端之命。元年二月十四日也。後十餘日入對。首上此䟽。天下間而韙之。三月四日。劉公被命。拆號南宫。與何坐席。逋迫何曰。

近日風采一新。劉公曰。九祖非立異也。但平日與大諫言者。今則自言之耳。及退同院語劉公曰。何自然見公䟽。為恍惚者數日。至餌定志丸。他可

知也。二十三日。劉公入對。復論前諫議大夫陳賈。今右正言黄掄。憸黠佞柔。清議所非。二十四日。批出賈與祠掄補郡。二人皆攻道學者也。先是劉

公以拆號差誤自劾。四月一日。既放罪矣。會上之舊給使吴端者。除帶御器械。何諫議論之䟽三上。御筆令依已得指揮。又有孫璫者。自言壽皇潜

邸舊人。亦轉行觀察。使。給事中胡𣈆臣逺封還。録黄詔。趣令書讀何胡。既承命。十八日劉公入箚子併論之。不報。二十一日。再言之。二十一日上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