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648.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足以動之。所養者深則所發者大理固然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逺𠰥侯者其所謂弘且毅者歟。孟子曰富貴不能滛貧賤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𠰥侯者。所謂大丈夫非耶侯既没蜀人追思時節祭於道後主用廷臣之議立廟沔陽使得中其敬去今千有餘嵗

蜀漢間徃徃有祠奉祀不替侯之澤在人者深矣。衡州石鼓山舊亦有祠按蜀志昭烈牧荆州時侯以軍帥中郎將駐兵臨蒸以督零陵桂楊長沙

三郡調賦以充軍實。今衡陽是也。蒸水出縣境。徑石鼓山之左會于湘江則其廟食于此固宜考昌𥠖韓愈及剌史蔣防詩碑。祠之立有自来矣宋

乾道戊子之嵗。湖南路提舉常平范君成象。始以圖志搜訪舊迹得廢宇於榛莽中。乃率提點刑獄鄭君思恭知衡州趙君力公邁。徙于髙明而一

新之。移書俾栻為記。栻惟侯之名。不待祠而顯。而侯之心。亦不待記而明。然而仁賢昔時徑履之地。山川草木光采。猶在表而出之。以詔来世。使見

聞者竦然知所敬仰。師慕當道述之際其為益盖非淺也。惟栻不敏。不足以推本侯胷中所存萬一。是則愧且懼焉耳乾道五年二月左承務郎

直秘閣。新權發遣撫州軍州主管學事賜紫金魚袋廣漢張栻記元衡州路進士題名記進士之制。本于成周。題名則著扵唐。而後世因之。衡

舊有進士題名。嵗乆不存。其郡志所載。尚可考也。宋祥符間。鄭向而下。至寳祐二百餘年。衡陽由進士舉登第者。六十有一。皇元設科取士。自延祐

甲寅始。逮至元乙亥。前後八科。湖廣省貢士通得二百有四人。衡則有劉彭壽之父子倡之于前。護都不花等繼之于後。凡五人。而較之前代。雖有

多寡之殊亦不可謂無人矣。才難之嘆。不其然乎。今之進士選者。必題其名辟雍。郡縣學校亦然盖所以寵異彰顯之也。至元丁丑冬。湖南僉憲陝

郡姚公子徵。按部至𢖍道謁宣聖。入學引試諸生。勉勵切至。凡有關于名教。廢弛而未備者。悉加振舉。以進士闕於題名。迺命教授趙君應詵學正

卜霖。特具石刻。昭示後来。礪風節以作士氣。真可謂知所本矣俾余記之竊惟學校人材。乃風化之所係。安敢緩。繼此以徃。教養作新之不怠日加

月益。將見文風大振。長材碩德之士。濟濟蹌蹌接踵並進而不絶。此其權輿重望。後之有志于學者益加焉。時至元三年丁丑。仲冬望日。通議大夫

衡州路總管。兼管内勸農事濟南楊倬記石鼓書院復祭器記形而上者道形而下者器道固超於器而器亦所以寓夫道。天髙地下。萬物散

殊。而由以生禮。根扵人心之天發而為揖讓周旋之文。品節劑量。不可以無器。器之所存。道之所存也。宣聖生於蒼姬之末堯舜以来之道統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