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979.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𡸁纓攝衽。俯仰明堂。無為以應萬幾者。致其思而已矣。夫。思之為王者事。君臣一也。勢則異焉。世獨頌堯舜之無為。而安知夫。人主自宜無為。而思

則不可一日已也。書曰。思曰睿。楊雄曰。於道則勞。其不然歟。蓋夫法度善矣。非以道作其人則不能為之守。而民之多寡。物之豐。殺。法度有視時而

革者。必待人而後謀。則是可不致其思乎。苟未能此而徒欲法度之革者。是豈先王為治之序哉。彼區區之周。何足以議此。徒取其能因一時君臣

之致好。猶足以見其效。又况慨然行先玉之道。而得大有為之勢乎。是固不宜無論也。習學記言後周書稱宇文泰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黄帝所

滅。子孫遯居朔野。有葛烏莬者。鮮卑奉為主。田泰父肱至普回二十三世。普回至烏莬不能紀也。鮮卑何用世次。史祖魏收。收祖司馬遷。遷以匈奴

為禹後。持記事推引之濫。蓋無所媚附。而收之稱舜臣。狐令德棻之稱炎帝後。則專以誑筆造謟語。劉向班固言漢承堯運者耶。髙歡宇文泰。雖同

於篡魏。泰賀。㧞岳所奬用。岳旣見殺。其下無主。扳泰而歸之則近於勢之自至也。魏孝武身落人手而不常其德。先為髙歡所逐。後為宇文泰所酖。

夫敗孽亡孺。自古皆為亂臣賊子之餌。彼妄遇一無賴姦人。即以伊周事責之。哀哉。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諸侯。内立百官者。非欲富貴其身。而尊

榮之。蓋以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是以博訪賢才助己為治。若知其賢也。則以禮命之。其人聞命之日。則𢡖然曰。凢受人之事。任人之勞。何捨

已而從人。又自勉曰。天生雋士。所以利時。彼人主者。欲與我為。治安可苟辭。於是降心而受命。及居官也。則晝不甘食。夜不甘寢。思所以上匡人主。

下安百姓。不遑恤其私而憂其家。故妻子或有飢寒之弊而不顧也。於是人主賜之以俸禄。尊之以軒冕。而不以為惠也。賢臣受之亦不以為德也。

位不虛加。禄不妄賜。為人君者誠能以此道授官。為人臣者誠能以此情受位。則天下之大。可不言而治矣。昔堯舜之為君。稷契之為臣。用此道也。

及後世衰微。此道遂廢。乃以官職為私恩。爵禄為榮惠。人君之命官也。親則授之。愛則任之。人臣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潤屋者。則迂道而求之。損

身而利物者。則巧言而辭之。於是至公之道没而姦詐之萌生。天下不治。正。為此矣。今聖主中興。思。去澆偽。諸在朝之士。當念職事之艱難。負闕之

招累。夙夜兢兢。如臨深履薄。才堪者。則審已而當之。不堪者。則收短而避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虛授。則淳素之風。庶幾可反。觀此可驗蘇綽用

事大意也。然天下能為綽之言者不少。拘於時而不敢言。及其奮然言之而不獲用則多矣。惜其不及君臣。分定之時。不為賢主之詔。而徒為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