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2.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梁山南高梁水出焉。過廣陽葪縣北。濕水又東逕廣陽縣故城北。謝承漢書曰。世祖與銚期出葪至廣陽欲南行。即此城也。謂之小廣陽。濕水又東

北逕葪縣故城南。魏氏土地記曰。葪城南七里有清泉河。而不逕其北。盖經悮證矣。昔周武王封堯後於葪。今城内西北隅有葪丘。因丘以名邑也。

猶魯之曲阜。齊之營丘矣。武王封召公之故國也。秦始皇二十三年。㓕燕以為廣陽郡。漢高帝以封盧綰為燕王。更燕國城。有萬載宫。光明殿。王莽

改曰廣公縣。曰代成東掖門下。舊慕容儁立銅馬象處。昔慕容廆有駿馬。赭曰有奇相逸力。至儁光壽元年四十九矣。而駿逸不虧。儁奇之。比鮑氏

驄命鑄銅以圖其像。親為銘。鑽鎸頌其傍。像成而馬死矣。大城東門内道左有魏征南將軍建城郷景侯劉靖碑。晉司𥛓校尉王宻表功加於民。冝

在典祀。以元嘉四年九月二十日刋石建碑。揚于後葉矣。温水又東與洗馬溝水合。水上承葪水西注大湖。湖有二源。水俱出縣西北平地道泉流

結西湖。湖東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舊池也。渌水澄澹。川庭望逺。亦為逰矋之勝所也。湖水東流為洗馬溝側城南東門注。昔銚期啓戟處也。其

水又東入濕水。濕水又東逕燕王陵。南陵有伏道。西北出葪城中。景明中造浮屠建刹。窮泉掘得此道。王府所禁。莫有尋者。通城西北大陵。而是二基

趾磐固。猶自高壯。競不知何王陵。濕水又東南高梁之水注焉。水出葪城西北平地。泉東注逕燕王陵北。又東逕葪城北。又東南流。魏氏土地記曰。

葪東一十里有高梁之水者。其水又東南入濕水也。又東至漁陽雍奴縣西入笥溝。漢光武建武二年。封頴川太守㓂恂為雍奴侯。魏遣張郃樂進

圍雍奴。即此城矣。笥溝水之别名也。魏氏土記曰。清泉河上承桑乾河。東流與潞河合。濕水東入漁陽。所在枝分。故俗諺云。高梁無上源。清泉無下

尾。盖以高梁微涓淺薄。栽足津通。憑藉涓流。方成川甽。清泉至潞所在分流。更為徵津散漫難尋故也。濕餘水出上谷居庸關東。關在沮陽城東南

六十里。居庸界。故關名矣。使者入上谷。耿況迎之於居庸關。即是關也。其水導源關山南流歴故關下。溪之東岸有石室三層。其户牗扇扉悉石也。

盖古關之候臺矣。南則絶谷累石為關垣。崇墉壁峻。非軽功可舉。山岫層深側道褊峽。林鄣邃嶮。路才容輄。曉禽暮獸。寒鳴相和。羈官游子聆之者

莫不傷思矣。其水歴山南逕軍都縣界。又謂之軍都關續漢書曰。尚書盧植隱上谷軍都山也。其水南流出關謂之下口水。流濽伏十許里是也。又

東流過軍都縣南。又東流過葪縣北。濕餘水故瀆東逕軍都縣故城南。又東重源潜發。積而為潭。謂之濕餘潭。又東流易荊水注之。其水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