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2.pdf/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山。魏氏土地記曰。城南五里有螺山。其水西南入沽水。沽水又南逕安樂縣故城東。晉書地道記曰。晉封劉禪為公國俗謂之西路水也。南過漁

陽狐奴縣北西南與濕水合為沽河。沽水西南流逕狐奴山西。又南逕孤奴縣故城西。漁陽太守張堪於縣開稻田。教民殖種。百姓得以殷富。童謡歌

曰。桑無附校麥秀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訾。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水又南陽重溝水注之。出狐奴山南。轉逕狐奴城西。王莽之所謂舉符也。

側城南注右會沽水。沽水又南濕餘水注之。沽水又南左會鮑丘水。世所謂東路也。沽水又南逕潞縣。為有潞名潞河也。魏氏土地記曰。城西三十

里有潞河也。又東南至雍奴縣西笥溝濕水入焉。俗謂之合口也。人東鮑丘水於縣西北而東出焉。又東至南泉州縣與清河合。東入于海。清河者

派河尾也。沽水又東南逕泉州縣故城東。王莽之泉調也。沽水又東南合清河也。今無水。清憑漳洹滱易淶濡沽雽池同歸于海。故經曰派河尾也。

鮑丘水從塞外來南過漁陽縣東鲍丘水出御夷北塞中。南流逕九㽵嶺東。俗謂之大榆河。又南逕鎮東南九十里西宻雲戍。西又南左夾道人溪

水。水北川南流逕孔山西。又歴宻雲戍東。左合孟廣𡶭水。水出𡶭下。𡶭甚增峻峨峨。冠衆山之表。其水西逕孔山南。上有洞穴開明。故土俗以孔山

流稱。𡶭水又西南至宻雲戍東。西注道人水。亂流西南逕宻雲戍城南。右會大榆河。有東宻雲。故是城言西矣。大榆河又東南流白楊泉水注之。北

發白楊溪。望離右注大榆河。又東南龍蒭溪水自坎注之。大榆河又東南峽逕安州。舊漁陽郡之滑鹽縣南。左合縣之北溪水。水出縣北廣長塹南。

太和中掘此以防北狄。其水南流逕滑鹽縣故城東。王莽更名匡德也。漢明帝改曰鹽田右承治。世謂之斛鹽城。西北去禦夷鎮二百里。南注鮑丘

水。人南逕虎縣故城東。王莽更之曰敦德也。鮑丘水又西南逕獷乎縣故城東。王莽之所謂平獷也。又南合三城水。水出曰里山。西逕三城獷。謂之

三城水。又逕香陘山上。悉生槀本香。世故名焉。又西逕石窟南。窟内寬廣。行者依焉。窟内有水淵而不流。栖薄者取給焉。又西北逕伏凌山南。與石

門水合。水出伏凌山。山高峻巖鄣寒深。陰崖積雪。凝氷夏結。事同離騷峨蛾之詠。故世人因以名山也。水西南流注之。是水有桑谷之名。盖㳂出桑

溪故也。又西南獷平城東南而右注鮑丘水。鮑丘水東南逕漁陽郡治也。秦始皇二十二年置。王莽更名通路縣。曰得鮑丘水。又西南流。公孫瓉既

害劉虞。烏九思劉氏之德。迎其子和合衆十萬破瓉於是水之上。斬首一萬。鮑丘水又西南歴狐奴城東。又西南流注之于沽河亂流而南。又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