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2.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出山上。其山峻嶺。人跡罕交。去山三十許里。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餘里。素湍皓然。頽波歴溪沿流而下。自西北轉注于泃水。泃水又東南逕平縣故

城東。南與洳河會。水出北山。山在虎溪縣故城東南。東南流逕慱陸故城北。又屈逕其城東。世謂之平陸城非也。漢武帝封壐書封大司馬霍光為

侯國。文頴曰。慱大陸平。取其嘉名而無其縣。食邑北海。河東薛瓚曰。案漁陽有慱陸城謂此也。今其居山之陽。處平陸之上。匝帶川流。面據四水。文

氏所謂無縣目。嘉美名也。洳水又東南流逕平谷縣故城西。而東南流注于渠泃河。泃河又南逕紻城東。而南合五百溝水。水出七山北。東逕平谷

縣之紻城南。東入于泃河。河又東南逕臨河城北。屈而歴其城東側城南出。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齊師及燕戰于泃水。齊師遁。即是水也。泃

水又南入鮑丘水。又東合泉州渠口故瀆。上承牢池水於泉州縣。故以泉州為名。北逕泉州縣東。又北逕雍奴縣東。西去雍奴故城一百二十里。自

虖池北入其下。歴水澤一百八十里。入鮑丘河謂之泉州口陳壽魏志曰。曹太祖以蹹頓擾邉。公將征之。從泃口。鑿渠。逕雍奴泉州以通河海者也。

今無水。鮑丘水又東庚水注之。水出右北平徐無縣北塞中而南流。歴徐無山。得黑牛谷水。又得沙谷水。並西出山東流注庚水。昔田于秦避難居

之。衆至五千家。開山圖曰。山出不炭之木。生火之石。案注云。其木色黑似炭而無葉。有石赤色如丹。以二石相磨。則火發以然無木可以終身。今則

無之。其水又逕徐無縣故城東。王莽之北順亭。魏氏土地記曰。右北平城東北一百一十里。有徐無城。其水又西南與周盧溪水合。水出徐無山。東

南流注庚水。庚又西南流灅水注之。水出右北平後靡縣。王莽之後靡也。東南流。世謂之車軬水。東南流與温泉水合。水出北山溪。即温源也。養疾

者不能滲其炎漂以其過灼。故魏氏土地記曰。徐無城東有温湯。即此也。其水南流百步。便伏流入于地下。水盛則通注。灅水又東南逕石門峽山

之高嶄絶壁立洞開。俗謂之石門口。漢中平四年漁陽張純友。殺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楊紘。中平五年與中郎將孟溢率公孫純討戰于石

門。大破之。灅水又東南流謂之北黄水。又屈而為南黄水。又西南逕無終山。即帛仲理所合神丹處也。又於是山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山有陽翁

伯玉田在縣西北有陽公壇社。即陽公之故居也。拽神記曰。雍伯𨿅陽人。至性篤孝。父母終没葬之於無終山。山高八十里。而上無水。雍伯置飲焉。

有人就飲。與石一斗。令種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雙。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雙。徐氏妻之遂即嫁焉。陽氏譜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