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2.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俗謂之去留城也。如澤水又東南流注于濕水。濕水又東逕北平邑縣故城南。趙獻侯十三年城平邑。地理志曰。属代王莽所謂平湖也。十三州志

曰。城在高栁南八十里北。俗謂之醜寅城。濕水又東逕沙陵南。魏金曰之地也。事同曹武鄴中定矣。濕水東逕狋氏縣故城北。王莽更名之曰。狋衆

也。十三州志曰。縣在高栁南百三十里。俗謂之若力干城矣。濕水又東逕道人縣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莽之道仁也。地理風俗記曰。初築此城。有仙

人逰其地。故因以為城名矣。今城北有淵潭而不注。故俗謂之為平湖也。十三州志曰。道人城在高栁東北八十里。所未詳也。濕水又東逕陽原縣

故城南。地理志代郡之属縣也。北俗謂之比郍州城。濕水又東水又東陽水注之。水出縣東北潭中北。俗謂之太㧞廽水。水自源東南流注于濕水。

又東逕東安陽縣故城北。趙惠文王三年。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此即章封邑。王莽之競安也。地理風俗記曰。五原有西安陽故此加東也。濕水東

逕昌平縣。温水注之。水出南墳下。三源俱導。合而南流。東北逕濕水。濕水又東逕昌平縣故城北。王莽之長昌也。昔牽招為魏鮮卑校尉屯此。濕水

又東北逕桑乾縣故城西。又屈逕其城北。王莽更名之曰安德也。魏土地記曰。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温湯。療疾有

驗。經言出南非也。盖悮證矣。魏任城王彰以建安二十三年。伐烏丸入涿郡逐北。遂至桑乾。止於此也。水又東流。祁夷水注之。水出平舒縣東。逕平

舒縣之故城南澤中。史記趙孝成王十九年。以汾門予燕易平舒。徐廣曰。年舒在代。王莽更名之曰平葆。後漢世祖建武七年。封陽武將軍馬成為

侯國公。水控引衆泉以成一川。魏土地記曰。代成西九十里有城。平舒西南五里。代水所出。東北流。言代水非也。祁夷水又東北逕蘭亭南。又東北

逕石門關北。舊道出中山故關也。又東北流水側有故池。按魏土地記曰。代城西南三十里。有代王魚池。池西北有代王臺。東去代城四十里。祁夷

水又東北得飛狐谷。即廣野君所謂杜飛狐之口也。蘇林據酈公之說。言在上黨即實非也。如淳言在我是矣。晉建興中劉琨自代出飛狐口。奔於

安次。即於此道也。魏土地記曰代城南四十里有飛狐關。關水西北流逕南舍亭西。又逕句璅亭西。西北注祁夷水。祁夷水又東北流逕代城西。盧

植言初築此城板幹一夜自移。此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澤中營城自護。結葦為九門。於是就以為治。城圓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開九門。更名其故

城曰東城趙㓕代。漢封孝文為代王。梅福上事曰。代谷者恒山在其南。北塞在其北谷中之地。上谷在東。代郡在西。是其地也。王莽更之曰厭狄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