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2.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魏土地記曰城内有二泉一源流出城西門。一源流出城北門。二源皆北注代水。祁夷水又東北熱水注之。水出綾羅澤。澤際有熱水亭。其水東北

流注祁夷水。又東北谷水注之。出昌平縣故城南。又東北入祁夷。祁夷右會逆水。水導源將城東。西北流逕將城北。在代城東北一十五里。疑即東

代矣。而尚傳將城之名。盧植曰。此城方就。而板幹自移。應劭曰。城徙西南。去故代五十里。故名代曰東城。或傳書倒錯。情用疑焉。而無以辯之。逆水

又西注于祁夷之水。逆之為名。以西流故也。祁夷水東北逕青牛淵。水自淵東注之。耆諺云。有潜龍出于兹浦。形類青牛焉。故淵潭受名矣潭深不

測。而水周多蓮藕生焉。祁夷水又北逕一故城西。西去代城五十里。又疑是代之東城。而非所詳也。又逕昌平郡東。魏太和中置。西南去故城六十

里。又北連水入焉。水出雊瞀縣東。西北流逕雊瞀縣故城南。又西逕廣昌城南。魏土地記曰。代南二百里有廣昌城。南通大嶺即此非也。十三州記

曰。平舒城東九十里有廣平城。疑是城也。尋其名狀忖理為非。又西逕王莽城南。又西到刺山水注之。水出到刺山西。山甚層峻。未有升其嶺者。魏

土地記曰。代城東五十里有到刺山。山上有佳大黄也。其水北流逕一故亭東。城北有石人。故世謂之石人城。西北注蓮水又北逕當縣故城西。高

祖十二年。周勃定代。斬陳狶於當城。即此處也。應劭曰。當桓山作城。故曰當城也。又逕故代東而西北流注祁夷水。祁夷水西有隨山。山上有神廟。

謂之女郎祠。方俗所祠也。祁夷水又北逕桑乾故城東。而北流注于濕水。地理志曰。祁夷水出平舒縣北。至桑乾入濕是也。濕水又東北逕石山水

口。水出南山北流逕空侯城東。魏土地記曰。代城東北九十里有空侯城者。其水又東北流注濕水。濕水又東逕潘城縣北。東合恊陽關水。水出恊

溪。魏土地記曰。下洛城西南九十里有恊陽關。關道西通代郡。其水東北流歴筓頭山。闞駰曰。筓頭山在潘城南。即是山也。又北逕潘縣故城。左會

潘泉故瀆。瀆舊上承潘泉於潘城中。或云。舜所都也。魏土地記曰。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歴山。山上有虞舜廟。十三州記曰。廣

平城東北一百一十里有潘縣。地理志曰。王莽更名樹武。其泉從廣十數步東出城注恊陽關水。兩盛則通注。陽旱則不流。唯洴泉而已。關水又東

北流注于濕水。又東逕雍洛城南。魏土地記曰。下洛城西西二十里有雍洛城桑乾水。在城南東流者也。濕水又東逕下洛縣故城南。王莽之下忠

也。魏燕州廣寗縣廣寗郡治。魏土地記曰。去平城五十里城南二百步有堯廟。濕水又東逕高邑亭北。又東逕三臺北。濕水又東逕無郷城北。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