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2.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桑河也。斯乃北土寡桑。至此見之因以名焉。于延水又東逕罡城南。按史記蔡澤燕人也。謝病歸相秦。號罡城君。疑即澤所邑也。世名武罡城。延水

又東在與寧川水合。水出西北東南流逕小寧縣故城西。東南流注于延水。又東逕小寗縣故城南。地理志寧縣也。西部都尉治。王莽之慱康也。魏

土地記曰。大寗城西二十里有小寗城。昔邑人班丘仲居水側。賣藥於寗百餘華。人以為壽。後地動宅壞。仲與里中數十家皆死。民人取仲尸弃于

延水中。收其藥賣之。仲被裘從而詰之。此人大怖。叩頭求哀。仲曰不恨汝。故使人知我耳。去矣。後焉夫餘王驛使。求寗北方人謂之讁仙也。于延水

又東黑城川水注之。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總為一川。東南逕黑土城西。又東南流逕大寗縣西。而南入延河。延河又東逕大寗縣故

城南。地理志云。廣寗也。王莽曰廣康矣。魏土地記曰。下洛西北百三十里大寗城。于延水人東南逕茹縣故城北。王莽之榖武也。世謂之如口城。魏

土地記曰。城在鳴鷄山西十里。南通大道。西逹寧川。于延水又東南逕鳴鷄山西。魏土地記曰。下洛城東北三十里有延河。東河北有鳴鷄山。史記

曰。趙襄子殺代王於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於代。其姊代之夫人也。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將何歸乎。遂磨笄於山而自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

因名其焉磨筓山每夜有野鷄群鳴於祠屋上。故亦謂之為鳴鷄山。魏王地記云代。城東南二十五里有馬頭山。其側有鍾乳穴。趙襄子既害代王

迎姊。姊代夫人。夫人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義也。磨筓自刺而死。使者自殺。民憐之為立神屋於山側。因名之為磨筓山。未詳孰是。于延

水又南逕且居縣故城南。王莽之所謂文居也。其水東南流注于濕水。地理志曰。于延水東至其寧入治非矣。又東過涿鹿縣北。涿水出涿鹿山。世

謂之張公泉。東北流逕涿鹿縣故城南王莽所謂禠陸也。黄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留其民於涿鹿之河。即於是也。其水又東北與陂泉合。其水

導源縣之東泉。魏王地記曰。下洛城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陂泉。泉上有皇帝祠。晉太康地理記曰。陂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

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魏王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兩併則流注陂泉亂流東北入涿水。涿水又東逕平源

郡南魏徙平源之民置此數立僑郡以統。流雜涿水。又東北逕祚亭北。而東北入濕水。亦云涿水枝分入匈奴者謂之涿耶。地理潜顯。難以究照。非

所知也。濕水又東南左會清夷水。亦謂之滄河也。水出長亭南。西逕北城村故城北。又西北平卿川水注之。出平卿亭西。西北流注清夷水。清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