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5.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祭酒郭奉孝為侯國。其水又東南為鴨子陂。陂廣一十五里。餘波南入甲庾溝。西注洧。東北瀉沙。洧水又南逕一故城西。世謂之思鄉城。西去洧水

十五里。洧水又右合濩陂水。上承洧水新汲縣。南逕新汲故城東。又南積而為陂。陂之西北即長舍城。陂水東翼洧堤。西面茅邑。自城北門刊築昆

道。迄於此岡。世尚謂之茅岡。即經所謂茅邑地也。陂水北出東入洧津。西納北異流。又東過習陽城西折入于潁。洧水又東南逕辰亭東。俗謂之田

城。非也。蓋田辰聲相近。城亭音韻聯故也。經書魯宣公十一年。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也。京相鐇曰。潁川長平有故辰亭。杜預曰。長平縣東南有

辰亭。今此城在長平城西北。長平城在東南。或杜氏之謬。傳書之誤耳。長平東南淋陂北畔有一阜。東西减里。南北五十許步。俗謂之新亭臺。又疑

是杜氏所謂辰亭。而未之詳也。洧水又南逕長平縣故城西。王莽之長正也。洧水又南分為二水。枝分東出。謂之五梁溝。逕習陽城北。又東逕赭丘

南。丘上有故城。郡國志曰。長平故屬汝南縣有赭丘城。即此城也。又東逕長平城南。東注澇陂。洧水南出。謂之鷄籠水。故水會有籠口之名矣。河水

又東逕習陽城西。西南折入潁。地理志曰。洧水東南至長平縣入潁者也。潩水出河南宻縣大騩山。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於洪堤

上。受神芝圖於黄蓋童子。即是山也。潩水出其阿。而流為陂。俗謂之玉女池。東逕陘山北。史記。魏襄王六年。敗楚於陘山者也。山上有鄭祭仲篆。篆

西有子産墓。累石為方墳。墳東有廟。並東北向鄭城。杜元凱言不忘本際。廟舊有一枯柏樹。其塵根故株之上名生雉柏。刺秀青音。望之竒可嘉矣。

溪水又東南逕長社成林城西北。南濮北濮二水出馬。劉登之著永初記云。水經濮水源出大騩山。東北流注泗。衛靈聞音於水上。殊為乖矣。余按

水經為溪水。不為濮也。是水首受潩水川渠。雙引俱東注。有洧與之過沙。枝流脉亂。互得通稱。是以春秋昭公九年。遷城父人於陳。以夷濮西田益

之。京相璠云。以夷之濮西田益也。杜預亦言以夷田在濮水西者。與城父人。服虔曰。濮。水名也。且字類音同。津瀾邈别。不得為北濮上源。師氏傳音

於其上矣。潩水又南逕鍾亭西。又南逕皇亭。又東南逕關亭西。又東南逕宛亭西。鄭大夫宛射犬之故邑也。潩水又南分二水。一水南出逕胡城東。

故頴陰縣之狐人亭也。其水南結為陂。謂之胡城陂。潩水自枝築東逕曲强東。皇陂水注之。水出西北皇臺七女岡北皇陂。即古長杜縣之濁澤也。

史記。魏惠王元年。韓懿侯與趙成侯合軍伐魏。戰於濁澤是也。其陂水北對鷄鳴城。即是社縣之濁城也。陂水東南流逕胡泉城北。故頴陰縣之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