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1136.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甘露二年為東平國。王莽有鹽城章城。按世本任姓之國也。齊人降章者也。故在無鹽城東北五十里。汶水又西南有泌水注之。水出肥縣東北。自

源西南流逕肥城縣故城南。樂正子春謂其弟子曰。子適齊過肥。肥有君子焉。左逕自窳亭北。章帝元和三年。鳳凰集肥城句窳亭。後其祖而巡泰

山。即是亭也。泌水又西南逕富城縣故城西。王莽之城當也。其水又西南流注于汶。汶水又西南逕桃鄉縣故城西。王莽之鄣亭也。世以此為鄣城

非。蓋因巨新之故目耳。又西南過無鹽縣南。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濟。汶水自桃鄉四分。當其派别之處。謂之四汶口。其左二

水雙流。西南至無鹽縣之郈鄉城南。魯叔孫昭伯之故邑也。禍其鬬鷄矣。春秋左傳。定公十二年。叔孫氏墮郈。今其城無南面。汶水又西南逕其平

陸縣故城北。應劭曰。古厥也。今有厥亭。汶水又西逕危山南。世謂之龍山也。漢書五行志曰。哀帝時。無鹽危山上自起。覆草如馳道狀。又瓠山石轉

立。𣈆灼曰。漢注作報山。山脅石一丈。轉側起立。高九丈尺六寸。旁行一丈。高四尺。東平王雲及后。謁自之石所。祭治石象報山立石。東倍草并祠之。

建平三年。息夫躬告之。王自殺后謁棄市國。除漢書石丘宣帝起之表也。汶水又西合為一水。西南入茂都澱。澱陂。水之異名也。澱水西南謂之巨

野溝。又西南逕致宻城南。郡國志曰。須昌縣有致宻城古中都也。即夫子所宰之邑矣。制養生送死之節。長㓜男女之禮。路不拾遺器不彤僞矣。巨

野溝。又西南入桓公河北水西出澱謂之臣良水。西南逕致宻城北。西南流注洪瀆。次一汶西逕郈亭北。又西至壽張故城東。遂為澤渚。初平三年。

曹公撃黄中於壽張東。鮑信戰死于此。其右一汶西流逕無鹽縣之故城南。舊宿國也。齊宣后之故邑。所謂無鹽醜女也。漢武帝无朔四年。封城縣

恭王子劉慶為東平侯。即此邑也。王莽更名之曰有鹽亭汶水又西逕洽鄉城南。地理志曰。所謂無監有洽鄉者也汶水西南流逕壽張縣故城北。

春秋之良縣也。縣有壽鬟。漢曰壽良。應劭曰。世祖叔母名良。故光武改曰壽張也。建武十五年。世祖封樊宏為侯國。汶水又西南。長直溝水注之。水

須昌城東北榖陽山。南逕須昌城東。又南漆溝水注馬。水出無鹽城東北五里阜山下。西逕無鹽縣故城北。水側有東平憲王倉冢。碑闕存馬。元和

三年。章帝幸東平。祀以大牢。親拜祠坐。賜御劍於陵前。其水又西流注長直溝。溝水竒分為二。一水西逕須昌城南入瀆。一水南流注于汶。汶水又

西流入浦。故淮南子曰。汶出弗其西流合浦。高謗云。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余按誘說。是乃東汶。非經所謂入沛者也。蓋其誤證耳。泗水出魯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