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136.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高苑縣北注時水。時水又西逕西高苑縣故城南。漢高帝六年。封治倩為侯國。王莽之常鄉也。其水側城西注。京相璠曰。今樂安傳昌縣南界有時

水。西通濟。其上源出盤陽北至高苑下有死時中無水。杜預亦云。時水於樂安枝流。旱則竭涸。為春秋之乾時也。左傳莊公九年。齊魯戰地。魯師敗

處也。時水西北至梁鄒城入于沛。非沛入時。蓋時來注沛。若沛分東流。明不得以時為名。尋時沛更無别流南延華費之所。斯為繆矣。汶水出泰山

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嬴縣南。萊蕪縣。在齊城西南。原山又在縣西南六十許里。地理志。汶水與淄水俱出原山。西南入沛。故不得過其縣南也。從征

記曰。汶水出縣西南流。又言自入萊無谷。夾路連山百數里。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草藥。饒松柏林藿綿濛。崖壁相望。或傾岑阻逕。或迴巖絶谷。清風

鳴條。山壑俱響。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歡。危溪逕過懸東之艱。未出谷十餘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數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餘。高

九尺許。廣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處。薪爨烟墨猶存。谷中林木緻宻。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踪尚存。出谷有平丘。靣山傍水。土

人悉以種麥。云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麥齊人相承以殖之。意謂麥丘所栖愚公谷也。何其深洮幽翳。可以托業怡生如此也。余時逕為之躊蹰。為

之屢眷矣。余按麥丘愚公在齊川谷。猶傳其名不在魯蓋志者之繆耳。汶水又西南逕嬴縣故城南春秋左傳桓公三年。云會齊侯于嬴博婚于齊

也。又東南過奉高縣北。奉高縣。漢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泰山郡治也。縣北有吳李札子墓。在汶水南曲中。李札之聘上國也。䘮子於嬴博之間。即

此處也。從征記曰嬴縣西六十里有李札兒冢。冢圓其高可隱也。前有石銘一所漢未奉高令所立無所述叙標志而已。自昔恒蠲民户洒掃之。今

不能然。碑石糜碎。靡有遺矣。唯跌存焉屈從縣西南流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淮南子曰。汶出弗其高誘曰。山名也。或斯阜也。牟

縣故城在東北古牟國也。春秋時。牟人朝魯。故應邵曰。魯附庸也。俗謂是水為牟汶也。又西南逕奉高縣故城。而西南流注于汶。汶水又南右合北

汶水。出分水溪源。與中川分水東南流逕泰山東。石天門下溪水。水出泰山天門下谷東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徃徃有石竅存焉。蓋古

設舍所誇處也馬弟伯書云。光武封泰山。弟伯從登山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無不視其為高。或以為小伯石。或以為水雪。仰視巖石。松樹鬱鬱

蒼蒼。如在雲中。俯視溪谷碌碌不可丈尺。直上七十里天門。仰視天門。如從穴中視天矣。應劭漢官儀云。泰山東南山頂名曰日觀者。鷄一鳴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