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956.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以抑虚浮。垂則爲鍾。仰則爲鼎。故爲國之重器黄帝之鑄一。禹之鑄九其實一也。萬歲通天之元。遂鑄九鼎。既成。置之明堂之庭。依方列之。蔡州

之鼎。名曰永昌。高一丈有八尺。受一千八百斛冀兖青徐楊荆梁雍。八鼎各有其名。高一丈二尺。受千二百斛。各寫其州山川物象爲銅五十六萬

七百一十二斤。伏羲神鼎史記闕文有司皆曰聞昔太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繫終也。師古云泰帝。伏

也。神農藥鼎任昉述異記大原神釡岡中。有神農嘗藥之鼎存焉。黄帝鼎子華子公仲承

問於程子曰。人有常言。黄帝之治天下也。百神出。而受職於明堂之庭。帝乃采銅於首山作大罏焉。鑄神鼎於山上。鼎成。群龍下迎。乗彼白雲至于

帝鄉。群小臣不得上升。攀龍之胡。力顫而絶。帝之弓裘墜焉。於是百姓奉之以長號。故名之曰烏號之弓。而蔵其衣冠於橋陵。信有之乎。程子曰否。

甚以世之好譎怪也。聖人與人同類也。類同則形同。形同則氣同。氣同則知識同矣。類異則形異。形異則氣異。氣異則知識異矣。人之所以相君長

者類也。相使者。形也。相管攝者。氣也。相維持者。知識也。人之異於龍。龍之異於鼎。鼎之異於雲。言之辨也。惡足以相感召而賔使之邪。其不然也必

矣。世之。好譎恠也。吾聞之大古之聖人。所以範世訓俗者。有直言者。有曲言者。直言者。直以情責也。曲言者。假以指喻也。言之致曲。則其傳也乆。傳

久而譌。則知者正之。譌甚而殽亂。則知者止之。夫黄帝之治天下也。其精㣲之感蕩。上浮而下沉。故爲百福之宗。爲百福之所宗。則是百神受職於

庭也。帝乃采銅者煉剛質也。登彼晋山。就高明也。作爲大爐。鼓陽化也。神鼎熟物之器也。上水而下火。二氣升降以相濟。中和之實也。群龍者。衆陽

氣也。雲者龍屬也帝鄉者。靈臺之關。而心術之變也。帝之謂。所類也形也。氣也。知識也。雖與人同爾然而每上也成成而每上。則其精㣲之所徹。達

神明之所適。其去人也逺矣。群小臣知識之所不及者也。攀龍之胡。有見於下也。不得上升。無見於上也。有見於下。無見於上者。士也。上下無見者。

民也。弓裘水冠者。帝所以善世制俗之其也。民無見也。懷其所以治我者而已矣。故帝之逝也。號以决其慕。蔵以奉其傳。此假以指諭之言也。而人

且亟傳之。以相詆欺甚矣。世之。好譎恠也。千世之後。必有人主。好高而恭大。以久生輕舉而爲羡慕者。其左右狹詐希寵之臣。又從而達之。是將甘

心於黄帝之所造者矣。夫人之大。常生而少壮。轉而爲衰老。轉而爲死亡。聖人之所共也。上。知之所弗幸免焉者也。且自攷記之所傳者。若存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