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3589.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神也。禮運云。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食味。别聲。被色。而生者也。言人能兼此氣性。餘物則不能然。故孝經云。天地之性人為貴。此經之意。天地

是萬物之父母。言天地之意。欲養萬物也。人是萬物之最靈。言其尤宜長養也。紂違天地之心。而殘害人物。故言此以數之。與下句為首引也。要義

人兼氣性。故為貴為靈。見正義。黄度書說人與萬物俱生。而人為靈。聦明出類為君。父母斯民。亶誠元首。天子稱元后。絜齋𡊮爕書鈔惟十有三年

春。至元后作民父母。孟津河側之地。是時猶未渡河。次篇則既渡河。紂都于河北。渡河則逼近國都矣。是時武王尚未爲主。故謂諸侯為友邦。惟

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聦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此是說人君之職分。桀紂之所以失天下。為其不知此道理也。湯武之所以征伐。為

其知此道理也。萬物盈於宇宙之間。皆天地之所生。人亦天地間一物爾。而惟人最靈。大抵禀氣之全者。則爲人。禀氣之偏者。則為物。惟全故明。惟

偏故昏。靈者。言其有所知也。然至於聦明。則又不止於靈。人孰不靈。雖小夫賤隷。所謂靈者。固自在。然盡得這靈。方纔是聦明。有此靈。而不能盡之。

豈能至於聦明也。惟亶聦明之人。方可作元后。方可爲民父母。盖吾之德。髙出乎天下之表。所以能父母斯民。苟我與衆人等。其何以爲民父母乎。

聦明二字。不可不看。目視而耳聽。此耳目之聦明也。此心之聦明。亦當如視聽之審。然至於為不義有過失。則何異無目之人。自投䧟阱之中乎此

非其本若是也。不能盡此靈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育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

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人之有此靈。猶天之昭昭之多。地之一撮土之多。水之一勺。山之一拳石也。然須至於無窮處始得。故曰凡有四端於我者。知

皆擴而充之矣。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保妻子。有此萌蘖。要必能充而盡之。故人君之聦明。不可以不養也。以堯舜之聖。而猶兢

兢業業。堯舜何為而兢業也。所以養其聦明也。以成湯之聖。而不邇聲色不殖貨利。成湯何為而不邇不殖也。懼其昏此聦明也。故親近端人正士。

黜逺讒佞小人。不敢有邪思妄念。不敢有嗜慾宴逸。皆所以養其聦明也。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聦明時又。以欲與聦明對言。有欲則不

聦明也。盖有欲則昏。安得聦明。雖然。所謂聦明。有小有大。一事一物之聦明。是察慧也。非聦明也。且漢宣帝。明帝。非不聦明也。宣帝之智。何所不知。然至

於趙盖韓楊之誅。果可謂之聦明乎。使其聦明。則若此忠直之臣。豈可加戮。明帝日晏坐朝。幽枉必逹。然至於用刑慘酷。天性𥚹急當其慘酷𥚹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