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3589.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萊吕民云。三正之通。於民俗尚矣。周特舉而迭用之。故朱子每隨文觧之。於改月不改月。迄無定說。惟蔡氏立說甚確。又按古周書。周月篇云。維一

月既南至日短極。是月。斗柄建子。又云。四時𡻕。𡻕有春秋冬夏。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又云。夏數得天。百王所同。愚謂正月。則以寅起數。所

謂百王所同也。其正朔則各不同。惟朝覲會同用之。其農事自依夏正也。考之經傳。又似東周以來。始有以子月起數者。恐末世國異政之所爲。在

東周之前固無之。讀是書者。自當以蔡傳爲正。不必爲他書所惑也。晦庵書說顯道問先儒將十一年。十三年等。合九年說。以爲文王稱王。不知有

何㩀。曰。自太史公以來。皆如此說了。但歐公力以爲非。東坡亦有一說。但書說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却是有這一箇痕瑕。或推泰誓

諸篇。皆只稱文考。至武成方稱王。只是當初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也。只是羈縻那事體。自是不同了。又云。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經

云。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必差誤。說者乃以十一年爲觀兵。尤無義理。舊有人引洪範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則十一年之誤。可知矣。人傑問

子丑寅之書正如何。曰。此是三陽之月。若秦用建亥之月爲正。直是無謂。大扺三代更易。須着如此更易一番。格言孔安國傳惟十有三年春。大會

于孟津。三分二。諸侯及諸戎狄。此周之孟春。陸德明釋文孟津。地名也惟十有三年春。𢦙作十有一年。後人妄看序文。輙改之。孔頴逹正義惟十

至孟津。正義曰。此三篇俱是孟津之上。大告諸國之君。而發首異者此見大會誓衆。故言大會于孟津。中篇徇師而誓。故言以師畢會。下篇王更

徇師。故言大廵六師。皆史官觀事。而爲作端緒耳。傳三分至孟春。正義曰。論語稱三分天下有其二。中篇言群后以帥畢會。則周之所有諸國

皆集。牧誓所呼。有庸蜀𦍑髳徵盧彭濮人。知此大會。謂三分有二之諸侯。及諸戎狄皆會也。序言一月。知此春是周之孟春。謂建子之月也。知者案

三統暦以殷之十二月。武王發師。至二月甲子。咸劉商王紂。彼十二月。即周之正月。建子之月也。要義十有三年春。謂周之孟春。以三統暦知之。見

孔傳及正義史浩講義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非文王取而有之。民自從化。然猶不肯有貳於紂。故曰。有君人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詩亦曰。維此

文王。小心翼翼。厥德不囬。以受方國。文王未嘗受命。亦未嘗有伐紂之心。後世惑於太誓之辭。乃取諸侯歸西伯之時爲受命。又有修德以傾商政

之說。漢儒傳疑和爲一談。唯唐韓愈作文王。操叙羑里之扼。曰嗚呼。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此足以白文王之志矣。然武王於此書曰。皇天震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