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3589.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建子之月而爲春。春秋書春王正月。即此月也。泰誓作。時周之正朔猶未改也。而得以用周之時數月者。此盖出於史記泰誓之時。所追録之時

月也。漢武帝太初元年。夏五月正暦。以正月爲𡻕首顔師古曰。此謂建寅之月。㩀未正暦以前。用建亥之月爲𡻕首。而此之以正月爲𡻕首。史官追

正其月名。故今漢書自髙祖元年以下。如秦正以建亥之月爲正者。則皆改爲冬十月。與此篇所載正同。大會于孟津。謂諸侯皆以其師。來集于孟

津。將共濟師。陳大猷集傳吕氏曰。大會所謂不期而至者。八百國也。三山陳民曰。見陳經詳解。王天與纂傳漢孔氏曰。見孔傳。林氏曰。見拙齋全觧。

唐孔氏曰。見正義。蔡氏曰。見會選。按朱子云。以伊訓元祀十有二月觀之則商人但以建丑之月爲𡻕首。而不改月號。時亦必不改也。以孟子七八月。

十一月。十二月之說考之。則周人以建子之月爲正月。而不改時改月者後王之彌文。不改時者。天時不可改。故祭祀田獵猶以夏時爲正以書一

月戊午。厥四月㢤生明考之。則古史例不書時。今詳周禮與詩其不改月時。並有明證。惟此所書春大會孟津。即二月戊午師渡孟津之會考之漢

唐志。實爲建子之月。與夫春秋傳日南至之云。豈惟改月。乃併時改之。然則改者。意時王以是新時人之耳目。而不改者。乃其理之一定。故朱子又

謂或是當時二者並行。惟人所用此說爲得之。陳櫟纂䟽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愚按蔡氏主不改月之說。遂謂併不改時。殊不知月數於

周而改春随正。而易證之。春秋左傳。孟子。後漢書陳寵傳。極爲明著。成十年六月丙午。晉侯使甸人獻麥。六月。乃夏四月也。僖五年。十二月丙子朔。

晉滅虢。先是卜偃言克虢之期。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朔。必是時也。偃以夏正言。而春秋以周正書。可見十二月丙子。爲夏十月也。僖五年。春王

正月辛亥朔。日南至。王正月冬至。豈非夏十一月乎經有只書時者。僖十年冬大雨雪。盖以酉戌月爲冬也。使夏時之冬而大雨雪。何足以爲異而

記之襄二十八年春無氷。盖以子丑月爲春也。使夏時之春而無氷。何足以爲異而紀之。春秋祥瑞不録。災異乃載。惟夏時八九月而大雪。不當嚴

寒而嚴寒夏時十一十二月而無氷。當嚴寒而不嚴寒故異而書之耳。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四時田獵定名也。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杜氏注曰

冬獵曰狩。周之春。夏之冬也。魯雖按夏時之冬。而於子月行冬田之狩夫子只書曰春狩于郎。此所謂春。非周之春而何。哀十四年春。西狩獲麟亦

然也。定十三年夏。大蒐于比蒲。魯雖按夏時之春。而於卯辰月行春田之蒐。夫子只書曰夏蒐于比蒲。此所謂夏非周之夏而何。次年又書五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