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4545.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與。人之處世。如毛之附皮。燕之巢幕。皮之不存。毛時安附。摹傾危。則巢何以安。是以無貴賤。無智愚。同寅協恭。惟恐大器之不安。故上自三公坐

而論道。九卿百僚諍諫匡輔。左史納言。右史書事。智者蝎其謀。才者効其力。百工執藝以諫。下至士傳言。庶人謗。上下之情通。如乎足之衛腹心。如

枝葉之庇本根。上之視下。如父母之愛其子。下之親上。如子孫之愛父母。中孚交通。無纖芥之凝滯。首足之氣周流。無斯須之阻隔。是以心君康泰。

百體順今。叔世以來一一反是。君自聖於上。以天下之知莫已若。唯天下之莫違子。臣竟諛於下。唯恐失其富貴。苟合逢迎賤辱百至。民頑嚚於下。

漢然無情。如秦人不知越人之肥瘠。天變於上。而無一人告之者。衆怨於下。而無一語陳之者。百司庶府。無一物之得而莫有言者。昏昏默默。共坐

漏舟。可為寒心哉。或曰。歷觀古今。治常少而亂常多。何也。曰。為政在人。人之類。數千年無一聖。數百年無一賢。聖賢不生。生而不得其位政何以

治。庸人之私智小慧。小人之刻簿殘忍。無智慧而行殘忍。頃刻之間。内不自靜。天下安得而不亂。故曰。為人君止於仁。仁則靜。靜則天地位。萬物育。

大臣者人君之耳目股肱。耳聾於五音。目盲於五色。股肱墮於安佚。淫於游荒。蠱惑其心。無所不至。心雖欲靜。其可得乎。孟子曰。學然後知不足。

教然後知困。今之人。鹵莽苟且自以為是。先已自欺不明。一旦出門接物臨政。顛倒錯繆自以為是。漫不加省。不知所以為困國家。又無繩愆紏繆。

彰善癉惡之法。且無家塾鄉庠黨序國學之模範。然而欲士之成已。欲小民之被澤。欲皇極之建。欲帝載之熈。欲百務之具舉。欲泰山之磐石。垂法遺

安於子子孫孫。亦難矣。三代之世。上成其下。下成其上。季世以來。上下相壞。招邪納姦。以術不以誠。上壞其下也。讒謟面諛之人日至。上曰可。下亦

曰可。上曰不可。下亦曰不可。聲出而響應。形動而影隨。使為上者自明自聖。下壞其上者也。正如一人之身。心不能養四體。四體不能衛腹心。互相

殘賊。自以為計惜哉。清波雜志仲車雜著數十條。臨川山陽板行其一。云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近世拜官。徒為飾詞。已足耻矣。而朝廷又為之法曰。

至某官乃得辭免。是教人為僞也。其兩府有除拜。未受命必先押入。其名已不正蓋賢者以禮迨。以義退。既可押入。必可押出。此固然矣。但立法有

素。豈易頓革。柄臣為國具瞻。既膺大拜不應偃然即雷其任。故三辭再辭。次及從官臺諫一辭而已。此豈由衷持拘以法其不應辭者。豈官㣲任輕

進不係時之重而然歟。兩府初除固已受命。特未受告耳。凡降㫖日不供職者。皆未受告也。楊誠齋集應齋雜着序淳熈季年。海内英傑。森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