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912.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三王。雋不疑。宗正劉德行尹事何武。孫寳翟方進。張敵。傳京兆典京師。長安中浩穰。於三輔尤為劇。郡國二千石以髙弟入守。及為真乆不遇二

三年。近者數月一歲。敞為京兆九歲。後漢延為邉鳳。左馮翊。表三十六人。始太初殷周。蕭望之。韓延壽。馮野王薛宣。朱博右扶風。表三十三人。始太

初咸宣。尹翁歸。鄭弘。彭宣主訢。蕭育。龔勝。漢興去三河之地。止霸産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元紀建昭三年夏。令三輔都尉。大郡

都尉。秩皆三千石。西京賦封畿千里。統以京尹。景中五年。詔三輔舉不如令者。時未置三輔。郡國志注潘岳關中記曰三輔舊治長安城中。長吏各

在其縣治民。光武東都之後。扶風出治槐里。馮翊出治髙陵百官志。後漢都𨿅陽。不改三輔之號。但减其秩。與太守同。後至漢初部長安。皆秩中二

千石。謂之三輔。趙廣漢傳。左馮翊。右扶風皆治長安中。廣漢曰。亂吾治者常二輔也。今得兼治之直差易耳。尹翁歸傳。京師畏其威嚴。盗賊課常。為

三輔最。右扶風薛宣傳。威德並行盗賊什。三輔之一左馮翊張敞拜膠東。相。請吏追補有功效者。比三輔尤異元延尹賞為鄭令。以三輔髙第

選守長安令。馬宫舉陳遵能治三輔劇縣為郁夷令。髙紀七年二月自自櫟陽徙都長安。史記大事紀髙帝六年更命咸陽曰長安師古曰。長安。本秦

之鄕名。史秦紀。獻公城櫟陽。徐廣云。徙都之今萬年也括地志云。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在雍州東北百二十里櫟陽。漢七年。外城。為萬年縣。隋

開皇三年。遷都於龍百川。今京城也。改萬年為大興縣。唐武德元年。又改萬年。左州東七里。三輔之制始於太初。景帝詔三輔舉不如令。東方朔傳

乃云。建元三年。右輔都尉徼循長楊以東則已有右輔都尉之官豈是時止云左右内史。史氏省文。以後制書之耶。太初始改官名。咸宣為右扶風。

京兆無忌。馮翊殷周。前有趙張後有三王。得人之盛。尹翁歸緩於小弱。急於豪强。循吏之政也。劉德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慈惠之師也。陳萬年。鄭

弘皆以守相髙第。野王則以治行之髙。朝廷用人之法也言其薦賢。則馮翊宋畸舉黄霸賢良。擢揚州刺史。言其考功。則以望之守平原日淺復試

之以治民。任用儒者。則嚴彭祖以公羊之學。自河南守髙第為馮翊。優擢才能。則朱慱先為馮翊。後為京兆。學以從政臨事不惑。有若雋不疑。崇教

養善。威德並行。有若薛宣。鄠賊阻山。數月平定政尚威嚴。有治辦名。有若蕭育。尹立。長安游徼獄吏百石。馮翊卒史二百石。吏追補有功。調補縣令。

此謂三輔尤異。在他郡莫能疑焉。長安於三輔為尤劇。郡國二千石以髙第入守而後為真。此謂浩穰。雖馮扶莫得並焉其任用。則尹賞之為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