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5140.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利正。則至公无偏。而上有以順乎天。歡欣浹洽。而下有以應乎人。此則兊之大體也。自說。以先民而下。則兊之用也。大抵。當適意時而說。與處安平

時而說。皆未足爲難。惟當勞苦患難而說。始見眞說。聖人以此先之。故能使之任勞苦而不辭。赴患難而不畏。如文王之作靈臺。庶民攻之。不日成

之。則民忘其勞也。楚莊王伐蕭。軍士多寒。王循而撫之。三軍之士。如挾纊。此雖未足以望聖人之師。是亦三代使民忘勞之遺意也。至於說。之大。民

勸矣哉。又指說。之正體而結上文也。趙汝梅輯聞一陰居二陽之上。必胥說。而後能兩兊自重。故仍經卦之名。兊說。之蔽易邪。故專以利貞戒之。徐

相直說兊。說也。說。致亨之道也。非道求說。則爲邪謟。故戒之以利貞。姑汾遁叟證指龜兊。說。也。和說之貌也。說。則通。故亨也。說而違剛則謟。剛而違

說。則暴。故彖曰。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天剛不失。說。而應乎人。人樂惠澤而說。也。故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

民勸矣哉。張應珎觧兊主說。說。乃亨。亨乃利於正。陳深續易篇兊。說。也。兊以陽下陰。陰陽相說。剛中而柔外。故亨。然說。而不以正。則雖亨而不能乆。

說。易於失正。故戒以利貞。蘇起翁讀易記兊正秋。萬寳告成。喜說。之至也。亨通之甚也。又兊爲澤。潤萬物。萬物莫不欣說。而亨。然人說。過。則巧言令

色。讒謟諛佞。无不至矣。故利在貞正。丁易東象義兊者。四陽之卦。自大壯來。三五相易者也。又爲二陰之卦。自遯來。初二易三上也。然以自壯取義。

兊者。說也。一陰在上。爲二陽所說。也。本三畫之卦名。因而重之。亦以兊名。剛中而柔外。故亨。二五剛中者也。五雖正而二不正。三上柔外者也。上雖

正而三不正。正然後利。不正則不利矣。兊爲說。說。者。喜見于外。易以失正。故以利貞戒之。此爻以上下俱說爲義。吳澄纂言兊此羲皇兊下兊上

之卦。而文王亦名之曰兊。兊。說。也。一柔見于二剛之上而說。也。亨占也。程子曰。物莫不說。而與之。是以致亨。利貞占也。利正王事者。防非道邪

謟之說也。俞琰集說兊亨利貞。兊。說也。兩剛在下。而一柔見于外。有和說之色。見于面之象。以兊遇兊。則上下皆和說。有亨通之道焉。然說。之不

以道。則流入於邪佞。故戒之曰利貞。保八原㫖兊亨。以象言之。地之一陰。升於天上。降而爲雨。故曰兊澤也。以體言之。坤之上爻交乾。而成兊。兊三

索。而得女。是謂少女。以用言之。一陰。說於二陽之上。爲衆陽所說。。故曰兊也。以身言之。陰潤在上。而和說。之象也。如此和說。致亨之道也。故曰兊亨。

利貞爲說。之道。利於貞正。若以非道求說。則爲邪謟。而有悔吝。故戒之曰利貞。張清子集注兊亨利貞。兵行可曰。嘗考三女之卦。聖人多以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