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898.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慮者。是阿羅漢或是不還。彼必先入。第四靜慮。多念無漏。相續現前。從此引生多念有漏。後復多念無漏現前。如是旋還。後後漸减。乃至最後。二念

無漏次引二念有漏現前。無間復生二念無漏。名雜修定。加行成滿。次後唯從一念無漏。引起一念有漏現前。無。間復生一念無漏。如是有漏中間

刹那前後刹那無漏雜。故名雜修定。根本圓成。前二刹那。似無間道。第三刹那。似解脫道如是雜修第四定已高速切削此勢力。隨其所應。亦能雜修下三

靜慮。先於欲界。人趣三洲。如是雜修諸靜慮已。後若退失生色界中。亦能如前雜修靜慮。雜修靜慮為三種緣。一為受生。二為現樂。二為遮止。起煩

惱退謂不還中。諸利根者為現法樂。及生浄居。諸鈍根者。亦為遮退。彼畏退故如是雜修。令味相應等持逺故。諸阿羅漢若利根者。為現法樂。若鈍

根有亦為遮防。起煩惱退雜修靜慮。為生浄居。何緣浄居。處唯有五。頌曰。由雜修五品。生有五浄居論曰。由雜熏修第四靜慮。有五品故。浄居唯

五何謂五品。謂下中上上。勝上極品差别故。此中初品。三心現前。便得成滿謂初無漏。次起有漏。復起無漏第二品六第三品九。第四品十二。第五

品十五。如是五品。雜修靜慮。如其次第。感五浄居應知此中。無漏勢力。熏修有漏令感浄居。有餘師言。由信等五。次第增上。感五浄居。經說不還有

名身證。依何勝德立身證名頌曰得滅定不還轉名為身證論曰有滅定得。名得滅定。即不還者若扵身中。有滅定得轉名身證謂不還者由身

證得似𣵀槃法。故名身證。如何說彼。但名身證。以心無故。依身生故理實應言波從滅定起得先未得有識身寂靜。便作是恩。此滅盡定。最為寂靜。

極似𣵀槃如是證得身之寂靜。故名身證。由得及智現前。證得身寂靜故。契經說有十八有學。何緣扵中。不說身證。依因無故。何謂依因。謂諸無漏

三學及果。依彼差别立有學故。滅定非學。亦非學果。故不約成。彼說有學差别不還差别。鹿相如是若細分折。數成多千其義云何。且如中般約根

建立便成三種下中上根。有差别故。約地建立。則成四種。徃初定等。有差别故。約種性建立則成六種退法種性等有差别故約處建立。成十六種。

梵衆天等處差别故。約地離染成三十六。色界具縳乃至已離第四靜慮八品染故約䖏種性離染根建立揔成二千五百九十二。云何如是。且扵

一處種性有六。一一種性約離染門差别成九。謂隨何地。具縳為初乃至已離。八品為後。如是六九。成五十四。以十六處。乗五十四。成八百六十四。

以根乗之。復成三倍。故揔成二千五百九十二。諸離下地九品染者即說名為上地具縳。為成一一地離染數等故。如是乃至上流亦尒。揔計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