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898.pdf/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積數合成。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已辨第三。向果差别。次應建立。第四向果頌曰上界修惑中斷初定一品。至有頂八品。皆阿羅漢向。第九無間道。名

金剛喻定盡得俱盡智。成無學應果。論曰。即不還者。進斷色界。及無色界。修所斷惑從斷初定。一品為初。至斷。有頂。八品為後。應知轉名。阿羅漢

向。即此所說阿羅漢向中斷有頂惑第九無間道亦說名為金剛喻定。一切隨眠皆能破故。先已破故。不破一切。實有能破一切功能諸能斷惑。無

間道中。此定相應最為勝故。金剛喻定說有多種。謂斷有頂。第九品惑。無間道生。通依九地以說此定。智行緣别未至地攝有五十二。謂苦集類。智

緣有頂苦集各有四行相應。有八滅道法智各有四行相應。有八滅類智。緣八地滅。一一各有四行相應合三十二道類智。緣八地道揔有四行相

相應有四以治八地類智品道同類相因必揔緣故如來至攝有五十二中四靜慮應知亦爾。空處二十八識處二十四無所有處二十以依無色

無有法智及緣下滅。滅類智故然緣下地對治道者以同品道互為因故有說此定。智行緣别未至地攝。有八十種謂道類智緣八地道。亦各别有

四行相應。由此於前增二十八。如未至攝。有八十種中由靜慮。應知亦尒空處四十識處三十二。無所有處二十四。復有欲令金剛喻定智行緣别

未至地攝揔有一百六十四種。謂滅類智緣八地滅有别有揔。各四行相應。由此扵初增百一十二。如未至攝百六十四中四靜慮應知亦然空處

五十二。識處三十六無所有處二十四若就種性根等分别。更成多種。如理應思。此定既能斷有頂地。第九品惑能引此惑盡得俱行。盡智今起金

剛喻定。是斷惑中最後無。間道。所生盡智是斷惑中最後解脫道。田此解脫道與諸漏盡得最初俱生。故名盡智如是盡智。至已生時便成無學阿

羅漢果。已得無學應果法故為得别果所應修學。此無有故。得無學名。即此唯應作他事故諸有染者所應供故。依此義立。阿羅漢名。義准已成前

来所辦。四向三果。皆名有學。何緣前七。得有學名。為得漏盡。常樂學故。學要有三。一增上戒。二增上心。三增上慧以戒定慧。為三自體。若爾。異生應

名有學。不尒。未如實見。知諦理故。彼容後時失正學故。由此善逝。再說學言如契經中佛告憺怕。學所應學學所應學。我唯說此。名有學者。為令了

知學正所學無有退失名有學者故簿伽梵。重說學言。聖者住本性。如何名有學學意未滿故如行者暫息或學法得常隨逐故。學法云何。謂有學

者。無漏有為法無學法。云何謂無學者。無漏有為法。云何𣵀槃。不名為學。無學異生亦成就故。此復何緣。不名無學。有學異生。亦成就故。如是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