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5955.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周召之迹一君無所釣用甚矣劉辰翁點校。如鈎然無見致。者。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

迹也豈其所以迹哉。所以迹者。真性也。夫任物之真性者。其迹則六經也。䟽所以迹者。真性也。任物真性者。其迹則六經也。今子之所言。猶迹

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豈履哉。况今之人事。則以自然為履。六經為迹。䟽况之人事。則以自然為慢六經為迹。口義。禮記中。亦有老子呼聖人

以名處。想問禮於老聃而師之。孰知其故者。孰知其與故也。鈎。取也。幸不過者。若有上古聖人。更笑汝也。有覆則有迹。得其迹而不得其履。亦猶糟

粕之喻也。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於下風而化。鶂以眸子相視。蟲以鳴聲相處。俱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風化。類自

為雌雄。故風化。夫同類之雌雄。各自有以相感。相感之異。不可勝極。苟得其類。其化不難。故乃有遥感而風化也。性不可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

不可壅。故至人皆順而通之。苟得於道。無自而不可。雖化者無方。而皆可也。失馬者無自而可。所在皆不可也。孔子不出三月。復見曰丘得之矣。鳥

鵲孺。魚傳沬。劉依翁點校。使當孺而傳之沬。豈能合哉。細要者化。言物之自然。各有性也。䟽。鵲居巢内交尾而表陰陽。魚在水中傳沬而為牝牡。

蜂馭采蟲。視為己子。是知物性不同。禀之大道。物之自然。各有性也。有弟而兄啼。言人之性。舍長而視㓜故啼也。䟽。有弟而兄失愛。捨長憐㓜。故

啼。是知陳迹不可積留。但當順之。物我無果。言人性捨長視㓜。故啼也。乆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不與化為人。安能化人。夫與化為人者。任其自化者

也若繙六經以說則䟽也。老子曰可。丘得之矣。口義。此一叚。文之極竒者白鶂之雖雄不交而生子。但時子相視而已。凡物皆風氣所生。風字從虫

便有坐物之義。故曰風化。言生子也。鳴於上風。應於下風。謂在上在下也黄帝順下風而行。却與此同。此風字與風化字。又别類。自為雌碓。言其雌

雄在蒿物之中。自為一類。故能如此風化。螟蛉之於蜾贏。則非類而以况化此則以相視而化也。性命時道。皆言自然之理。不可遥也。烏鵲孺孺。交

尾也。魚傳沬者。相濡以沬而生子也。細要。蜂也。化。化生也。有弟而兄啼。兄弟同母。必乳絶而後生。兄不得乳而後有弟。故白兄啼。此句下得尤竒絶。

佛經中多有此類要盡文章之妙。此類皆不可不知。不興化為人者。言知人而未知天。不知與造化為一也。此章以造化生生之理。喻自然之道。盖

謂儒者所學。皆有為之為。而非點為之為。無為之為。則與造化同功也。佛經所言昭生。卯生。化生。濕生。其原必出於此。其意却欲人知此身。自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