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5956.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化於地。在地為土。靜安鎮。聚散復形。群品以生。上之體也。含垢匿穢。靜而下民。為變化母。土之德也。新校正云。詳注云。靜而下民。為上之德。下

民之義。恐字誤也。在體為肉覆裹筋骨。氣發其間。肉之用也。踈宻不時。中外否閉。肉之動也。在氣為充。土氣施化。則萬象盈。在藏為脾。形象馬蹄。内

包胃脘。象土形也。經絡之氣。交歸於中。以營運眞靈之氣。意之舍也。為倉廪之官。化物出焉。乘己歲。則脾及經絡受邪而為病。新校正云。詳肝心

肺腎四藏注。各言府同。獨此注不言胃府同者。闕文也。其性靜兼。兼。謂兼寒熱暄凉之氣也。白虎通曰。脾之為言并也。謂四氣并之也。其德為濡。津

温潤澤。土之德也。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其德溽蒸。其用為化。化謂兼諸四化。并已為五化。所謂風化。熱化。燥化。寒化周萬物而為生長化

成收藏也。其色為黄。物乘土化。則表見黅黄之色。今中央之地。草木之上。皆兼黄色。乘己歲。則黄色之物兼倉及黑。黅。音今。其化為盈。盈。滿也土化

所及。則萬物盈滿。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其化豐備。其蟲倮。俾露皮華。無毛介也。其政為謐。謐。靜也。土性安靜。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

云。其政安靜。詳土之政。謐水大過。其政謐者。盖水大過。而土下承之。故其政亦謐。其令雲雨。濕氣布化之所成。其變動注。動。反靜也。地之動。則土失

性。風摇不安。注雨乆下也。又則垣岸。復為土矣。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其變驟注。其眚滛潰。滛。乆雨也。潰。土崩潰也。新校正云。按氣交變

大論云。其災霖潰。其味為甘。物之化之。變而有甘味者。皆土化之所終始也。今中原之地。故物味多甘淡。其志為思。思以成霧。新校正云。按靈樞

經曰。因志而存變謂之思。思傷脾。思勞於智。過則傷脾。怒勝思。怒則不恩。忿而忌禍。則勝可知矣。思甚不解。以怒制之。調性之道也。濕傷肉。濕甚為

水。水盈則腫。水下去已。形肉已消。傷肉之驗。近可知矣。風勝濕。風木氣。故勝土濕。濕甚則制之以風。甘傷脾。過節也。新校正云。按陰陽應象大論

云。甘傷肉。酸勝甘。甘餘則制之以酸。所以救脾氣也。西方生燥。陽氣已降。陰氣復升。氣爽風勁。故生燥也。夫嵒谷青埃。川原蒼翠。煙浮草樹。逺望氤

氲。此金氣所生。燥之化也。夜起白朦。輕如微霧。遐邇一色。星月皎如。此萬物陰成。亦金氣所生。白露之氣也。大虛埃昏。氣鬱黄黑。視不見逺。無風自

行。從陰之陽。如雲如霧。此殺氣也。亦金氣所生。霜之氣也。山谷川澤。濁昏如霧。氣鬱蓬勃。慘然戚然。咫尺不分。此殺氣將用。亦金氣所生。運之氣也。

大雨大霖。和氣西起。雲卷陽曜。大虛廓清。燥生西方。義可徵也。若西風大起。木偃雲勝。是為燥與濕爭。氣不勝也。故當復雨。然西方雨晴。天之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