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0426.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能自致其上。臯陶陳謨。而不敢自許其功。禹成其功。而不敢自許其謨。故帝雖命禹以陳其盛德之言。而禹乃謙遜不敢。即承命而遂言之也。其

意盖以謂臯陶之謨既已如此。而我惟日夜孜孜。猶且不逮。其何以有加於臯陶。故臯陶問其如何而禹但以孜孜奉臣職見於已試之效者以答

之也。周希聖曰。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事謂之士大夫。禹之謙遜。以謂坐而論道者必臯陶。而已持作而行之而已。此說是也。自此至烝民乃

粒。萬邦作乂。此實禹治水本末先後之序也。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裏陵。於是天下之民皆昏墊溺困於水災也。四載說者不同孔氏曰。水乘舟。陸乘

車。泥乘輴。山乘樏。而史記及尸子。慎子。漢書溝洫志。與此所載大同而小異。水乘舟陸乘車。諸說皆同。泥乘輴。史記作搗。尸子作蕝。慎子不反。溝洫

志作毳。山乘樏。史記作。溝洫志作梮。然而名雖不同。其實一也。輴。與搗。蕝。毳。一物也。樏與梮。一物也。輴以版為。其狀如箕。以擿行泥上。樏以鐵

為之。其形似錐。長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此數物者。蓋治洪水之時以此乘之。以為跋履山川。踐行險阻之具也。雖其制度不同。不詳見

於經。然自漢以來。其說如此。必有所傳聞也。或者以謂鯀九載績用弗成。兖州之功。十有三載乃同。則以為禹治水。實四年而成功。故謂之四載。世

多喜此說。盖其文致附會。亦似有可信者。然而四載止治水而言。謂之四載可也。何以謂之乘四載乎。又其年數反覆齟齬而不合。蘇氏論之詳矣。

隨山刊木者。盖禹之治水。自通障蔽始。於禹貢之書先言禹敷土。隨山刊木。後言奠髙山大川。孟子曰。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横流泛濫於天

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榖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迹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蓋禹治

水之初。必先烈山澤。驅禽獸。以通障塞。障塞既通。然後土功又得而施之。暨益奏庶鮮食。益是佐禹治水。禹當夫水土未平。民未粒食。於是暨益教

民以食魚鳌鳥獸之肉而充飽也。奏。進也。奏庶鮮食。進於民也。鳥獸新殺曰鮮。故曰鮮食。 予决九川至萬邦作乂。 障塞既通矣。然後可以施其

治水之功。便川澤之水各有所歸也。史記以導弱水以下為九川。盖弱水也。黑水也。河也。漢也。江也沇也。淮也。渭也洛也。通有九川。然亦不必如此

之泥。要之謂九川者。但謂九州之内。凡有川澤。皆疏導之。使之各有所歸也。距四海。史記既以導弱水以下為九川故說者遂以導弱水入于流沙

為西海。黑水終入為南海。後至于大陸。以北播為九河。入于海者為北海。其餘六水所入為東海。然海之量。合受衆流。若如此說。則是西海所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