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0426.pdf/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同一好善之心。此孟子所謂舜樂取諸人以為善。禹聞善言則拜者也。 予乘四載。至萬邦作乂。 此禹因臯陶問其思日孜孜之義如何。故歷述其治

水本末之詳。而欲君臣上下相與勉力不怠。以保治於無窮者也。此題合作三截。予乘四載至奏庶鮮食是一截治水之始也。予决九川。至艱食鮮食是

一截。治水之中也。懋遷有無化居。至萬邦作乂是一截。治水之終也。然又須横截。分作兩大叚。始而隨山刊木者。所以殺其壅遏之勢。中而决川濬畎澮

者。所以導其泛濫之歸終而懋遷有無者所以化其居積之貨。安民之道。至是而始備。謂之予者二。禹自言其己之力也。始而暨益奏庶鮮食。於時艱食

無有也。故惟進夫鮮食而已。中而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於時艱食猶未足用也。故兼進夫鮮食焉終而民乃粒。萬邦之治為之興起。則舉無事乎鮮食

之奏。養民之道。至是而始盡。謂之暨者二。禹言其非盡己之力也。若是則去昏墊之害致平成之利。其難如此。安得不思日孜孜保治於無窮乎。此大禹

進言之深意也。不然。使禹自言其功。而非有警戒之意存乎其間。臯陶又何以謂之師汝昌言也哉。與耕云此題在化居截。以隨山川。濬畎澮為除害。奏

鮮食懋遷化居。為興利。此有以見聖人施功之序也。曰乃粒作乂此有以見聖人成功之難也。黄彝卿尚書精義無垢先生曰。益稷未嘗有一言。而乃以

名篇何也。曰。此史官之意也。以謂禹之所以成功者。以益稷同心為之佐也。同心賛協。得以名篇。使後世之士。知功不必爭。名不必擅。倘吾懷至公之心。

共成天下之務。如益稷者。亦不自廢於唐虞之時。至列名於禹臯陶之後則忌嫉之心。强愎之意庶幾其少瘳乎。益助禹以刊木。而奏鮮食。稷助禹以濬

川。而奏艱食鮮食。二人與同其勞苦。共成其大功。二人之心。一而無間。史官以其一也。故以益稷名篇。而附於臯陶之後焉。 王充耘書疑問斷禹治洪

水。暨益稷奏庶艱食鮮食。厥功懋矣。及舜授禹位。獨讓之臯陶而不及益稷。何歟。益稷之後。各有天下。而臯陶之後。世竟不有天下。則臯陶之功。亦

不足恃歟。 荅虞廷諸臣。禹以平治水土而立功。臯以明刑弼教而成功。其事為兩途。而皆有功於民者也。若益稷則佐禹以成功。其於禹。盖同功

一體。而非臯陶之功足與禹為敵者比也。舜以平治水土之功而讓禹。禹自愧其功德之不足以當大任。若復推遜益稷。則亦平治水土者耳。益稷

之功可稱。則已烏得為無功者耶。故泯益稷於不言。而推讓臯陶。盖其心以為若己之平水土而不足以得民心。若臯之明刑弼教為能種德以得

民心耳。若斯人者。使之有天下宜也。此禹之意也。然禹之除大患。興大利。其功德終非臯陶可比。此舜所以訖授。以天下。而益稷同功之人。其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