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0427.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上之運動。明白而洞達。不敢夫深畧而沉幾。下之志慮。心悅而誠服。非出於勢迫而強從。萬人之心。合為一心。四海之意。合於一意。此所以為隆

古之盛。而非後世所可及也。大禹之言。發為幾康弼直之後。其誠知本者歟。舜誅四罪。天下咸服。謳歌獄訟。逃之不免。則天下之所以仰戴乎舜。而

舜所以深契乎天下者。已相孚於不言。之表。而相得於寂然不動之先矣。禹猶以為言者何哉。蓋天下之望一人也為無窮。而一人之應天下也為

有限。使其君臣之間。相與圖回之念一或不當。則軽舉妄動。貽害生民。兹其所以為帝慮哉。陳復陽課義萬曰。安汝止。至天其申命用休。 人君一

心在上至善。惟其内外交脩之至。是以動則天人皆協而應之矣。蓋人心之靈。事事物物。莫不各有至善之所而不可遷者。所謂止也。惟順適乎道

心。不䧟於人欲。乃能安於所止。然其所以安之者。則有道焉。審夫事幾之發。省乎事理之安。而又有輔弼之臣。盡忠規正。則内外交修。無有不至。惟

是有作。則天下丕應而徯志。以是昭帝。則上天申命而用休。大禹陳謨。其拳拳於此。三言者。是乃所以明夫慎乃在位之一言也。且人之一心。虚靈

不昧。具衆理而應萬事。故凡萬事萬物之理。所以然之故。所當然之則。莫不備於人之一心。而人心之明。亦莫不知夫順其則為善不順其則為不

善。夫善者。乃吾心所當止之地。而不可遷者也。為是私欲之害動摇其中。始有昧於其理。而不得其所止者。由是膠膠擾擾。始則蔽於物。終則役於

物。始則誘於欲。終則迷於欲。矒然不知何者為可止之地。尚何有乎安於所止者哉。夫安之云者。必有以去人欲之私。守義理之正。方寸之間。安然

順適。事事物物。無有不得其至善之止者。然後可謂之安汝止焉。然其所以守其安之之道。非有内外交脩不可也。蓋幾者。事之起於細微者也。凡

事之萌動。必精審之。如是為天理之幾而善。如是為人欲之幾而惡。在我則從其善而去其惡康者事之底乎治安者也。凡事之所行。必省察之。如

是則合乎天理而安。如是則違乎天理而危在我則思其安而慮其危也。夫如是。則在内者無不修矣。又必選正直之臣。居輔弼之任。君有過。則諫。

不諛佞以文其過。有惡。則箴不邊君以長其惡。則在外者益以修矣。内外交脩。兩盡其道。則心得其養。動靜云為。皆得其常。無有止而不安於所止

者由是此心靜定。純乎天理。顧惟無作。作則以心感心。天下無不丕應。先意而徯我者有之矣以是昭受上帝。則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豈不能重命

而用休美者乎。此大禹因告帝舜以慎乃在位之言。於是詳告之以謹在位之意。末則極言其天人感應之效其大如此。夫舜。君也。聖人也。禹。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