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2536.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士䟽藁。所以旌寵之者甚厚輙敢刊行遺文。用圖不朽。願丐一言以發明之。某義不得辭。勉副其意。因論君子小人之文。所以不同者。昔孔子告子

夏曰。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夫儒之道。通天地人。使小人為之。則將有託儒以為姦者。而况扵文乎。經緯天地曰文。雖周公之才之美。謚不過文。

而小人假文以為利。則與夫儒以詩禮發家者同科。自古文士多䧟浮薄而為弄筆生。無足怪也。如公功業行實。推賢揚善之美如此。而其文章渾

全博雅又如此。宜乎被累朝之眷遇膺聖主之裒崇。士林尊仰。推為天下君子長者。而不敢有異議也。然則有餘力以學文者。可不景慕而知所趣

嚮哉。公諱襄。字述古。官至左司郎中樞宻直學士。贈給事中。國史有傳云。紹興五年閏月朔謹序。陳古靈集陳公輔跋公輔為兒童時。聞陳公宻學

先生名。今四十年。始遇其長嗣中散來官臨海。得公遺文而觀焉。方熈寧間。新法用事。大臣以權利籠取天下士。而一時沽榮希進之徒。爭相傾附。

公獨忠憤激發。忘身許國。與君實獻可。諸公出力排之。公扵青苗䟽論尤詳。知此法一行。騷動天下。胎禍之端。自此始。使當時從其言。豈復有今日

事哉。雖然。宣和靖康以来。變故極矣。民力匱竭。邦財耗散。夷狄侵陵。國勢危迫。紀綱紊亂。禮義廉恥消亡。望祖宗盛時。邈不可見。推原其本。必有所

自。議者猶不以為然。况在當日言之。冝乎不見信也。公扵他文章。皆渾全博雅。不為纖巧浮僞。片言隻字。無非至誠擇善。先義後利。出入乎子思孟

軻之說。真所謂古之君子也。嗚呼。富貴易圖。名節難保。以公之道德才猷。遭遇人主。而其爵位。終不至輔相。然髙名偉節。則昭然獨著。萬世不可掩。

亦安取夫冨貴哉。建炎二年九月旦。右司諫陳公輔謹跋。四世從祖宻學公。平日所為文章。不知其幾。厥後裒綴為卷者。僅二十有五。目曰古靈

先生文集。以聖天子詔。冠之預有榮焉。里人大夫徐君世昌。嘗摹刻于家。而其間頗有舛譌。歷歲漸乆。且將漫漶。輝竊有意扵校正。因仍未遑。每以為

恨朅来章貢屬數僚士叅校亥豕。因命仲子曄推次年譜。併鋟之木。庶幾有以慰子孫瞻慕之心也。紹興三十一年。十月既望。孫右朝請大夫直秘

閤知贛州軍州。主管學事。兼管内勸農營田事提舉。南安軍南雄州兵甲司公事江南西路兵馬鈐轄輝謹題。李誠之

文獻通考李誠之集三卷晁氏曰。李師中。字誠之。中進士科。仁宗朝。權廣南轉運使。終天章閣待制。唐子方貶春州。嘗有詩送行。盛傳

時。陳都官集文獻通考陳都官集三十卷陳氏曰。都官員外郎嘉禾陳舜俞令舉撰。舜俞慶曆六年進士。嘉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