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2536.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七日序。濂溪集文獻通考濂溪集七卷陳氏曰。廣東提刑營道周敦順茂叔。撰遺文纔數篇為一卷。餘皆附録也。本名

敦實。避英宗舊名改焉。其仕以舅鄭向任。晚年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前有溪取營道故居濂溪名之。二程所從學也。又本并太極圖為一卷。

遺事行狀附焉。周濂溪集度正書濂溪目録後正徃在冨沙。先生語及周子在吾鄉時。遂寧傳耆伯成從之游。其後嘗以姤說同人寄之。先生乃

屬令尋訪。後書又及之正扵是偏求周子之姻族。與夫當時從逰扵其門者之子孫。始得其與李才元漕江西時慰䟽扵才元之孫。又得其賀傳伯

成登第手謁扵伯成之孫。其後又得所序彭推官詩文扵重慶之温泉寺。最後又得其在吾鄉時。所與傳伯成手書扵序。見其所以推尊前輩。扵書

見其所以啓發後學。扵謁扵䟽又見其所以薦扵朋友慶吊之誼。故列之遺文之末又得其同時人徃還之書。唱和之詩。與夫送别之序。同㳺山水

之記。亦可以想像其一時切磋琢磨之益。笑談吟詠之樂。登臨㳺賞之勝。故復收之附録之後。而他書有載其遺事者。亦復增之。如近世諸老先生

崇尚其學。而祠之學校。且記其本末。推明其造入之序。以示後世者。今亦併述之焉。正竊惟周子之學。根極至理。在扵太極一圖而充之以脩身齊

家治國平天下。則在通書。吾先生既已發明其不傳之秘。不言之妙。無復餘藴矣。其餘若非學者之所急。然洙泗門人。記夫子微言奥義。皆具載扵

論語。而夫子平日出處粗迹。則亦見扵家語孔叢子等書而不廢。正今之備録此篇。其意亦猶是爾學者其亦謹擇之哉。嘉定十四年六月二十有

八日後學山陽度正記。程氏文集文獻通考程氏文集十二卷。陳氏曰。二程共為一集建寧所刻本明道集四卷。遺文

一卷。監察御史河南程顥伯淳。撰三司使羽之後也其父曰珦。顥之殁。文潞公題其墓曰。明道先生伊川集二十卷。晁氏曰。崇政殿說書程頥正

叔撰。珦之子也。少與其兄顥從汝南周茂叔學。元祐初。司馬温公薦于朝。自布衣擢說書未幾罷紹聖中。嘗謫涪陵。顓務讀經明道。深斥辭章之學

從其逰者。多知名于世。朱晦庵集與張欽夫論程集改字。伏蒙垂諭。向論程集之誤。定性書。辭官表。兩處已蒙收録。其他亦多見納。用此見髙明

擇善而從。初無適莫而小人向者。妄發之過也。然所謂不必改。不當改者。反復求之。又似未能不感扵心。輙復條陳以丐指喻。夫所謂不必改者。豈

以為文句之間。小小同異無所繫扵義理之得失。而不必改耶。熹所論出扵己意。則用此說可也。今此乃是集諸本而證之。按其舊文。然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