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22536.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正。雖或不能一一盡同。亦是類會數說。而求其文勢語脉。所趨之便除。所謂疑當作某一例之外。未嘗敢妄以意更定一點畫也。此其合扵先生當

日本文無疑。今若有尊敬重正。而不敢忽易之心。則當一循其舊。不容復有毫髮苟且遷就扵其間。乃為盡善。惟其不爾。故字義迂晦者。必承誤彊

說而後通。如遵誤作尊。令便彊說為尊其所聞之類是也。語句刓闕者。湏以意屬讀然後俻。如嘗食絮𡙡叱止之無皆字。則不成文之類是也。此等

不惟扵文字有害。反求諸心。則隱微之間。得無未免扵自欺耶。且如吾輩秉筆書事。唯務明白。其肯故舍所宜用之字。而更用他字。使人彊說而

後通耶。其肯故為刓闕之句。使人屬讀而後俻耶。人情不大相逺。有以知其必不然矣。改之不過印本字數琋宻不匀不為觀美。而他無所害

然則胡為而不改也。卷子内如此處。已悉用朱圈其上。復以上呈。然所未圈者。似亦不無可取。方執筆時。不能不小有嫌避之私。故不能盡此心。

今人又來督書。不容再閲矣。更乞詳之可也。所謂不當改者。豈謂富謝書春秋序之屬。而書中所喻沿沂猶子二說。又不當改之尤者耶。以熹觀之

所謂尤不當改者。乃所以為尤當改也。大抵熹之愚意。止是不欲專輙改易前賢文字。稍存謙退敬讓之心耳。若聖賢成書。稍有不愜己意處。便率

情奮筆恣行塗改。恐此氣象。亦自不佳。盖雖所改盡善。猶啓末流輕肆自大之弊。况未必盡善乎。伊川先生嘗語學者。病其扵己之言有所不

合。則置不復思。所以終不能合。答楊迪及門人二書見集。今熹觀此等改字䖏。竊恐先生之意。尚有不可不思者。而改者未之思也。盖非

持己不之思。又使後人不復得見先生手筆之本文。雖欲思之。以達扵先生之意。亦不可得。此其為害。豈不甚哉。夫以言乎已。則失其恭敬退讓之

心。以言乎人。則啓其輕肆妄作之弊。以言乎先生之意。則恐猶有未盡者而絶人之思。姑無問其所改之得失。而以是三者論之。其不可已曉然矣。老

兄試思前聖人太廟。每事問。存餼羊。謹闕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深戒不知而作。教人多聞闕疑之心。為如何。而視今日紛更專輙之意

象。又為如何。審此。則扵此宜亦無待乎熹之言而决。且知熹之所以再三冒瀆。貢其所不樂聞者。豈好己之說勝。得已而不已者哉。熹請復論沿泝

猶子之說。以實前議。夫改沿為溯之說。熹亦竊聞之矣。如此曉破。不為無力。然所以不可改者。盖先生之言。垂世已乆。此字又無大害義

理。若不以文辭害其指意。則只為沿字。而以因字尋字循字之屬訓之。扵文似無所害。而意亦頗寬舒。必欲改為溯字。雖不無一至之得。然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