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于日。桂枝之下草不植,麻黃之荄雪不積。觀木 而可驗晴雨,占草而可知水旱。兔絲不土而蔓映,果 無花而實。芡近陽而性暖,菱背日而性寒。蓮實下垂, 則取其象以治心;胡桃瓤縮,則資其形以斂。肺生于 西者物多辛,生于南者物多燥,東北二物亦然。麥受 六陽之全,故就實而昂,稻分陰陽之半,則未實而俯。 菽稟火氣,至水旺而枯,薺稟水氣,至土旺而絕。衍沃 之區,以種而毓,人力所及;不毛之地,以氣而化,雨露 所成。有根本則有枝幹,有花實,實中有仁,而生生不 窮之理具焉。故曰:「天開于子,地闢于丑,人生于寅。」循 環無端,孰窺其際?自非聖人後天地而生,知天地之 始,先天地而歿,知天地之終者,疇克然哉。大哉《易》也, 斯其至矣。
《論天地》元·史伯璿
《天問集註》:地則氣之渣滓,聚成形質者,但以其朿于 勁風旋轉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甚久而不墜耳。黃 帝問于岐伯曰:『地有憑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亦此謂 也。」按:《卲子》「天地自相依附」之言,至矣盡矣!朱子此說, 亦不過推廣邵子之說而言爾,本無可疑。所未曉者, 氣運水動,地若無可根著,則不免有隨氣與水而動 之患。況地之廣厚,雖曰「以氣行乎其中,故得浮而不 沈。然以極重之物,無所根著,乃能久浮而不沈,于心 終有所未達者,不知如何?」愚切以意度之,地若有所 根著,則其勢當在下,在下則當天之南樞入地三十 六度處。何以知之?蓋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此特就 地面言之爾。地有如此之廣博,則必「有如此之深厚。 今地之在水面者可見,在水下者不可見」,是則地之 深厚皆在下也。深厚既皆在下,則天之半在地下者, 宜多為容,不與地之所不得,如半在地上者之空虛 矣。况水面之地北高南下,而東南又有不滿之處。以 此度之,則天之兩極所以北高而南下者,正以地之 形勢亦北高而南下也。如此,南方水下之地,當極深 極厚,其下必有所根著之處矣。天體繞地左旋,無停 息時,地若有所根著,宜在南樞不動之處,非地之形 質根著乎天也。天若果有非實非虛之體,運乎地外, 則南樞所在,必當亦有非實非虛之體,與地相貫通 矣。如此,則地之所以兀然浮空,久而不墜者,非惟大 氣有以舉之,亦天體有以貫之。譬如花中之實,其根 蔕若不相連,則生意何由而相通哉?至于氣之運乎 地外,水之束乎氣中者,自與此不相妨也。臆度之說 如此,豈其然哉?姑志于此云爾。按《書》傳引渾天之說 曰:「天之形狀似鳥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如卵之裹 黃,圓如彈丸,故曰渾天。」言其形體渾渾然也。其術以 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見者一百八 十三度半強地下亦然。北極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極 入地下亦三十六度。以此觀之,是地正當天之中也。 然地有如此之廣博,宜必有如此之深厚,今特地面 正當天之中耳,是地之深厚皆在下也。愚既已言于 前矣。又按:文公《天問註》曰:「地則氣之渣滓,聚成形質 者,但以其朿于勁風旋轉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甚 久而不墜耳。」今自地以上,何嘗見有所謂如勁風之 氣哉?地下若亦如此,則水與地何所承載而自立耶? 意者自地以上皆為化生人物之區域,若即有如勁 風之氣行乎其間,則化育何以寧息而得遂哉?如此, 則至剛至勁之氣,宜在去地幾萬里之上,近天象所 麗之處而後運也。以在上者推之,則四方與在下者, 宜亦皆然。如此,則地與水之在下者,當極深極厚;在 四方者,當極廣極博,必充滿逼塞于大氣旋轉之中 而後可。是故地與水之外,即勁氣之所旋轉;勁氣之 內,即是地與水之所充塞。氣之與水與地,相去無毫 髮間,然則在下地形終極之處,與天體相接不相接, 非愚所能及也。姑志所疑,以俟知道者而請問焉爾。 以前所論觀之,則在內者,上虛而下實,皆是寧靜之 區;在外者東升而西沒,方是剛勁之氣。內外相依附, 動靜相表裏,而天地之體段可識矣。愚嘗于清夜之 間,仰瞻星象森羅,可以想見混淪磅礡,圓方高廣之 度。雖曰天大地小,然形氣固各當有分量。若形自有 限,氣獨無涯,則氣大形小,遼絕已甚,無乃陰陽不相 稱乎?以愚度之,氣是運動發散之物,若無範圍之于 外,將恐空虛無極,則在外周遍之勢難;亦恐外散則 在內剛勁之力減。故必有範圍之者,然後有至剛至 勁之氣,外薄乎範圍之體而不得出,則內依乎寧靜 之區而不停運;而相依相附,自有不容不然者矣。又 按在《易》之「《離彖傳》曰:「日月星辰麗乎天,百榖草木麗 乎地。」聖人以日月星辰對百榖草木而言,以天對土 而言。以此觀之,則天為有體耶、無體耶?愚不得而知 也。但若以為日月星辰即天之體,則土之體,不可但 以百榖草木當之明矣。以百榖草木不可為土之體 推之,則天之體與日月星辰之體,二歟一歟,愚亦不 可得而知也。姑志于此,以俟知道者而請問焉。《渾天 說》曰:天之形狀似鳥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猶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