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8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傳子,終而復始。自神農、黃帝,下歷唐、虞、三代,而漢得 火焉。故高祖始起,神母夜號,著赤帝之符,旗章遂赤, 自得天統矣。昔共工氏以水德間于木火,與秦同運, 非其次序,故皆不永。由是言之,祖宗之制,蓋有自然 之應,順時宜矣。究觀方士祠官之變,《谷永》之言,不亦 正乎!不亦正乎?

《洪範五行傳序》
劉歆

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 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 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師位而典之。周即克殷,以 箕子歸,武王親虛己而問焉。故《經》曰:「惟十有三祀,王 訪于箕子,王迺言曰:『烏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 厥居,我不知其彝倫逌敘』。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 垔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範九疇,彝倫 逌斁,鯀則殛死,禹迺嗣興,天迺錫禹洪範九疇,彝倫 逌敘』。」此武王問《雒書》于箕子,箕子對禹得《雒書》之意 也。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 次四曰葉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艾用三 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 五福,畏用六極。」凡此六十五字,皆《雒書》本文,所謂「天 乃錫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以為《河圖》《雒書》相 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裏。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 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則乾坤之陰陽,效《洪範》之咎徵, 天人之道,粲然著矣。

《五行志序         唐書》

「萬物,盈于天地之間,而其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 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用于人也,非 此五物不能以為生,而闕其一不可,是以聖王重焉。」 夫所謂五物者,其見象于天也為五星,分位于地也 為五方,行于四時也為五德,稟于人也為五常,播于 音律為五聲,發于文章為五色;而總其精氣之用,謂 之「五行。」自三代之後,數術之士興,而為災異之學者 務極其說。至舉天地萬物動植,無大小,皆推其類而 附之于五物,曰「五行之屬。」以謂人稟五行之全氣以 生,故于物為最靈。其餘動植之類,各得其氣之偏者, 其發為英華美實,氣臭滋味,羽毛鱗介,文采剛柔,亦 皆得其一氣之盛。至其為變怪非常,失其本性,則推 以事類吉凶影響,其說尤為委曲繁密。蓋王者之有 天下也,順天地以治人,而取材于萬物以足用。若政 得其道,而取不過度,則天地順成,萬物茂盛,而民以 安樂,謂之至治。若政失其道,用物傷夭,民被其害而 愁苦,則天地之氣沴,三光錯行,陰陽寒暑失節,以為 水旱蝗螟,風雹雷火,「山崩水溢,泉竭,雪霜不時,雨非 其物,或發為氛霧虹蜺光怪之類,此天地災異之大 者,皆生于亂政。而考其所發,驗以人事,往往近其所 失,而以類至然,時有推之,不能合者。」豈非天地之大, 固有不可知者耶?若其諸物,種類不可勝數,下至細 微,家人里巷之占,有考于人事而合者,有漠然而無 所應者,皆不足道。《語》曰:「迅雷風烈必變。」蓋君子之畏 天也,見物有反常而為變者,失其本性,則思其有以 致而為之戒懼,雖微不敢忽而已。至為災異之學者 不然,莫不指事以為應,及其難合,則旁引曲取而遷 就其說。蓋自漢儒董仲舒、劉向與其子歆之徒,皆以 《春秋洪範》為學,而失聖人之本意。至其不通也,父子 之言自相戾,可勝歎哉!昔者箕子為周武王陳禹所 有《洪範》之書,條其事為九類,別其說為九章,謂之「九 疇。」考其說初不相附屬,而向為《五行傳》,乃取其五事、 皇極、庶徵附于五行,以為八事,皆屬五行。歟則至于 八政、五紀、三德、稽疑、福、極之類,又不能附,至俾《洪範》 之書失其倫理,有以見所謂旁引曲取而遷就其說 也。然自漢以來,未有非之者。又其祥眚禍痾之說,自 其數術之學,故略存之,庶幾深識博聞之士有以考 而擇焉。夫所謂災者,被于物而可知者也,水旱、螟蝗 之類是已;異者,不可知其所以然者也,日食、星孛、五 石六鷁之類是已。孔子于《春秋》記災異而不著其事 應,蓋慎之也。以為天道遠,非諄諄以諭人,而君子見 其變,則知天之所以譴告,恐懼修省而已。若推其事 應,則有合有不合,有同有不同。至于不合不同,則將 使君子怠焉,以為偶然而不懼。此其深意也。蓋聖人 慎而不言如此,而後世猶為曲說,以妄意天,此其不 可以傳也。故考次《武德》以來,略依《洪範五行傳》著其 災異而削其事應云。

《五行祿命葬書論》
呂才

《敘宅經》曰:「《易》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代聖人易之以 宮室,蓋取諸大壯』。」逮乎殷周之際,乃有卜宅之文,故 《詩》稱「相其陰陽」,《書》云:「卜惟洛食。」此則卜宅吉凶,其來 尚矣。至于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說。言五姓者,謂宮、 商、角、徵、羽等,天下萬物,悉配屬之,行事吉凶,依此為 法。至于張、王等為商,以趙姓為角,又非四聲相管。其 間亦有同是一姓,分屬宮商。復有複姓數字,徵羽不 別。驗于經典,本無斯說,諸陰陽書,亦無此語,直是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