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4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柱篇》:「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嘗有南北。」何謂非形? 形之所自生者,如鑽木得火,彼未鑽時,非火之形,彼 已鑽時,即名為形。風雨雷電,皆緣氣而生,而氣緣 心生,猶如內想大火,久之覺熱;內想大水,久之覺寒。 《四符篇》「神主火,魂主木,木生火,故神者魂藏之。」唯火 之為物,能鎔金而銷之,能燔木而燒之,所以冥魂魄。 「以我之神,合天地萬物之神」,譬如萬火可合為一 火。

《五鑑》篇:「火千年,俄可滅。」「物我交心生,兩《木摩》火生。」 《六七篇》。人無以無知無為者為無我,雖有知有為,不 害其為無我。譬如火也,躁動不停,未嘗有我。

《八籌篇》:「火飛,故達為五臭。」

《楞嚴經》:「堅相為地,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 陶朱公書念四夜黃昏時候,鄉人束稻草於竿,點火 在田間行走,名曰照田。蠶看火色卜水旱,色白主水, 色赤主旱。猛烈年豐,葳蕤歲歉。取北風為上。

除夜燒盆爆竹,與照田蠶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靜為 吉。

《莊子逍遙遊》: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 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

《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人間世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山木自 寇》也,《膏火自煎》也。

大宗師,「古之真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秋水》篇:「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就溺。」

《外物篇》:「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 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 槐。」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於 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天下篇》:「火不熱」

《列子·周穆王篇》:「陽氣壯,則夢涉大火而燔焫。」將陰 夢火。

《湯問》篇:「火浣之布,浣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 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子華子·陽城胥渠問》篇:「陽氣為火,火勝故冬至之日 燥;陰氣為水,水勝故夏至之日濕。火則上炎,水則下 注。」

《戰國策》:淳于髡曰:「王求士于髡,若挹水于河,而取火 于燧也。」

《孫子軍爭篇》:「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

《火攻篇》:「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 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 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 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 而應之。火發于內,則早應之于外。火發而其兵靜者, 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則止。火可」 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凡 軍必知五火之變,以數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 佐攻者強。

《韓子》:「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 故丈人無火難,白圭無水患。」

呂子《期賢篇》:「今夫爚蟬者,務在乎明其火,振其樹而 已。火不明,雖振其樹何益?明火不獨在乎,火在於闇。 當今之時,世闇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 其歸之也,若蟬之走明火也。」

《史記魏世家》:蘇代謂魏王曰:「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 火,薪不盡,火不滅。」

《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 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執,何以異此?

《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 《漢儀注》:「別火獄令官,主治改火事。」

《食貨志》:「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 四十五日必相從者,所以省費燎火,同巧拙而合習 俗也。」

《高五王傳》: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反,既誅呂 氏,罷齊兵,使使召責問魏勃,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 言丈人,後救火乎?」

《易林》「從風放火」,荻芝俱死。

《淮南子原道訓》:「得道者入火不焦,入水不濡。」《火逾 然》而消逾亟。

《俶真訓》:「巫山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 《天文訓》:「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火上蕁,水 下流。「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 水。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 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日冬至,則 水從之,日夏至,則火從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十一 月水正而陰勝。陽氣為火,陰氣為水,水勝故夏至濕, 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

《覽冥訓》:「若夫以火能焦木也,因使銷金,則道行矣。」 乞火不若取燧。

《謬稱訓》「聖人之養民也,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