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
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天 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 百六十節。
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 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 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 星辰。
辰星正四時,常以二月春分,效奎、婁以五月夏至,效 東井。輿鬼以八月秋分效角、亢;以十一月冬至,效斗、 牽牛。
何謂八風?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 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 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涼 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 風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
「天有四時以成一歲,因而四之,四四十六,故十六兩 而為一斤。」「三月而為一時」,「三十日為一月,故三十斤 為一鈞。」「四時而為一歲,故四鈞為一石。」
《墬形訓》「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 《本經》訓春肅秋榮,冬雷夏霜,皆賊氣之所生。
《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 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 紀綱八極,經緯六合,覆靈照導,普氾無私,翾飛蠕動, 莫不仰德而生。
《繆稱訓》:「天有四時,人有四用。」
《齊俗訓》:「夫以一世之變,欲以耦化應時,譬猶冬被葛 而夏被裘。」
《氾論訓》:「天地之氣,莫大于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 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與成,必得和之精。」 《兵略訓》:「將軍之心,滔滔如春。」如夏湫漻,如秋《典 凝》,如冬因形而與之化,隨時而與之移。〈音曠。漻音遼。〉 《說林》訓:「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
《泰族訓》:「五帝三王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調陰 陽之氣,以和四時之節,以辟疾病之菑。」
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日以暴之,夜以息 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 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喪而物亡。此之謂神明。 《春秋繁露五行對篇》:水為冬,金為秋,土為季夏,火為 夏,木為春。春主生,夏主長,季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 藏冬之所成也。
「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貴于土。土之于四時,無所命 者,不與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忠 臣之義,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貴者也。」 《為人者天地篇》:「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 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 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樂, 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 由天者矣。
天地之數,不能獨以寒暑成歲,必有春夏秋冬 五行之義。篇「木居東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 氣,金居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是故木 主生而金主殺,火主暑而水主寒,使人必以其序,官 人必以其能」,天之數也。土居中央,為之天潤。土者,天 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時之事,故五行而 四時者,土兼之也;
《王道通篇》:「天常以愛利為意,以養為事,春秋冬夏皆 其用也。王者亦常以愛利天下為意,以安樂世為事, 好惡喜怒而備用也。然而主好惡喜怒,乃天之春夏 秋冬也。」
《陰陽位篇》:「夏出長于上,冬入化于下者,陽也;夏入守 虛地于下,冬出守虛位于上者,陰也。陽出實入實,陰 出空入空。天之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如是也。故 陰陽終歲各一出。」
《陰陽終始篇》:「春夏陽多而陰少,秋冬陽少而陰多。多 少無常,未嘗不分而相散也。」
「至春,少陽東出就木,與之俱生;至夏,太陽南出就火, 與之俱煖。此非各就其類而與之相起,與少陽就木, 太陽就火,火不相稱,各就其正,此非正其倫與?」至於 秋時,少陰興,而不得以秋從金,從金而傷火,功雖不 得以從金,亦以秋出於西方,俛其處而適其事,以成 歲功。此非權與陰之行,固常居虛而不得居實,至於 冬而止。空虛太陽乃得北就其類而與水起寒。是故 天之道有倫有經。有權。
《天道無二篇》,陰與陽相反之物也。故或出或入,或右 或左,春俱南,秋俱北,夏交於前,冬交於後,並行而不 同路,交會而各代理。此其文與天之道有一出一入, 一休一伏,其度一也。
「陽出而積於夏,任德以歲事也;陰出而積於冬,錯刑 於空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