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者,又按昭襄王之時,封魏冉穰侯、公子市宛侯、悝鄧侯,則分封諸侯,行王者事久矣。不韋作相時,已滅東周,君六國削甚,秦已得天下大半,故其立制欲如此也。其後徙死,始皇並天下,李斯作相,盡廢先王之制,而《呂氏春秋》亦無用矣。然其書也,亦當時儒生學士有志者所為,猶能彷彿古制,故記禮者有取焉。
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
〈注〉「教於田獵」謂因獵而教之以戰陳之事,習用弓、矢、殳、矛、戈、戟之五兵,班布乘馬之政令,其毛色之同異、力之強弱,各以類相從也。
命僕及七騶咸駕,載旌旐,授車以級,整設于屏外。司 徒搢《扑扎》面誓之。
〈注〉僕,戎僕也。天子馬有六種,各一騶主之,並總主六騶者為七騶也。皆以馬駕車,又載析羽之旌,龜蛇之旐。既畢,而授車于乘者,以尊卑為等級,各使正其行列向背,而設于軍門之屏外。於是司徒插扑于帶於陳前北而誓戒之。此時六軍皆向南而陳也。扑即夏楚二物也。《周禮》戎僕中大夫二人,
天子乃厲飾,執弓挾「矢以獵,命主祀祭禽于四方。」
〈注〉天子戎服而嚴厲其威武之飾,親用弓矢以殺禽獸,蓋奉祭祀之物,當親殺也。獵竟,則命典祀之官,取獵地所獲之獸祭於郊,以報四方之神。「禽」者,獸之通名也。
是月也,草木黃落,乃伐薪為炭。
〈注〉備禦寒也。
蟄蟲咸俯在內,皆墐其戶。
〈注〉俯,垂頭也。「內」,穴之深處也。墐,塞也。
乃趣獄刑,毋留有罪。
〈注〉刑於罪,相得即決之,留而不決,亦悖時令也。
收祿秩之不當,俱養之不宜者。
〈注〉收,如漢法「收印綬」之收,謂索之使還,各依本等祿秩。「不當」,謂不應得而恩命濫賜之者也。供養膳服之具也。貴賤各有宜用,不宜謂侈僭踰制者。此亦順秋令之嚴肅也。
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嘗稻,先薦寢廟。季秋行《夏令》,則 其國「大水。」
〈注〉未中,東井主之。
《冬藏殃散》。
〈注〉竇窖之藏,為水所侵。
民多鼽嚏。
〈注〉「未土之氣所應也。鼽者,氣窒於鼻。嚏者,聲發於口。」皆肺疾。以夏火克金。故病此也。
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竟不寧,土地分裂。
〈注〉「丑,土之氣所應也。」裂,坼也。
《行春令》則煖風來至,民氣解惰,師興不居。
〈注〉辰土之氣所應也。「不居」,不得止息也。〈大全〉嚴陵方氏曰:「水潦盛昌在於季夏,故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大水故冬藏殃敗也。金數窮而氣窒則為鼽,氣行逆而發於聲則為嚏,皆肺疾也。肺屬金而金生水,反為水所勝,故民受是病焉。取非其有謂之盜,毀則謂之賊,皆至陰之類也。以國多盜賊,故邊竟不寧也。土地分裂,則為嚴凝之氣所坼故也。《巽》為風,而春之」氣為煖,故行春令則煖風來至。然孟夏行春令,則曰暴風來格者,彼以正陽之月,而煖不足以言之故也。此言「至」而彼言格者,以其暴,故與物相抵也。氣煖則解緩,寒則縮栗,以煖風來至,故民氣解惰也。「師興不居」,則以少陽作之而動故也。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
〈注〉尾在寅,《析木》之次也,七星見季春。
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元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 應鍾。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
〈注〉顓頊黑精之君。元冥,水官之臣。少皞氏之子曰修、曰熙,相代為水官。《左傳》云「修及熙為元冥」是也。介,甲也。介蟲,龜為長水物也。羽音屬水,應鍾亥律,長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水成數六。鹹、朽,皆水屬,水受惡穢,故有朽腐之氣也。行者,道路往來之處。冬陰往而陽來,故祀行也。春夏秋皆祭先所勝。冬當先心,以中央祭心,故但祭所屬。又以冬主靜,不尚克制故也。蔡邕《獨斷》曰:「行冬為太陰,盛寒為水。祀之於行。在廟門外之西軷壤厚二尺,廣五尺,輪四尺,北面設主於軷上。」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
〈注〉此記亥月之候。蜃,蛟屬,此亦飛物化潛物也。晉武庫中忽有雉雊,張華曰:「此必蛇化為雉也。」開視雉側,果有蛇蛻。《類書》有言:「雉與蛇交而生子,子必為蟂」,不皆然也。然則雉之為蜃,理或有之。陰陽氣交而為虹,此時陰陽極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質而曰「藏」,亦言其氣之下伏耳。
天子居元堂左個。
〈注〉《北堂》之西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