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貞觀九年十一月,康國獻金桃、銀桃,詔命植 苑中。
《實錄》:「貞觀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狩於濟源之陵山,親 御弓矢,以所獲鹿薦廟。」
《通鑑》:「貞觀十二年十一月丁未,初置左右屯營飛騎 於元武門,以諸將軍領之。又簡飛騎才力驍健善騎 射者,號百騎,衣五色袍,乘駿馬,以虎皮為韉,凡遊幸 則從焉。」
《唐會要》:「貞觀十三年十一月三日,揚州長史李襲譽 撰《忠孝圖》二十卷上之。太宗覽而稱善。」
《冊府元龜》:「貞觀十六年十一月甲子,幸慶善宮,召武 功之邰城立節三時豐義四鄉士女七十以上及居 宮側數百人,賜宴,父老爭上壽,賜帛有差。」
《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七年十一月壬午,以涼州獲 瑞石,赦涼州。」
《唐會要》:貞觀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誕皇孫,宴宮 寮於弘教門。太宗幸東宮,自殿北門入,謂宮臣曰:「頃 來生業稍可,非乏酒食,而唐突公等宴會。朕有甲觀 之慶,故就卿等為樂耳。」
《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八年十一月庚辰,遣使巡問 鄭、汝、懷、澤四州高年,宴賜之。」
《唐會要》:「永徽三年,詔律學未有定疏,宜廣名解律,人 修義疏。使中書門下監定,參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 十一月九日上之,詔頒行天下。」
顯慶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講武滍水之南,行三驅 禮,設次於尚書臺以觀之。許州長史封道弘奏:「臺本 漢南郡太守馬融講《尚書》於此,因以為名。今陛下親 降此臺,以觀校習,請改為講武臺。」從之。
《玉海》:上元舞者,高宗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畫雲 五色衣,以象元氣。其樂有上元、二儀、三才、四時、五行、 六律、七政、八風、九宮、十洲、「得一、慶雲」之曲,大祠享皆 用之。至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詔「惟圜丘、方澤、太廟 乃用,餘皆罷。」
《唐會要》:儀鳳二年十一月六日,太常少卿韋萬石奏: 「據《貞觀禮》,郊享日,文舞奏《元和》《順和》《永和》等樂,舞人 著委貌冠,舞執籥翟;武舞奏《凱安》,舞人著平冕,執干 戚。」詔錄《凱安》《六變法象》奏聞。
「調露元年十一月十一日,于《陽城周公測景》所」得土 圭長丈二尺七寸。
《全唐詩話》:「景龍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宗誕辰,內殿 聯句,為《柏梁體》。」
《冊府元龜》:「景龍三年十一月庚子,幸兵部尚書章嗣 立莊舍,宴賜甚厚,特封谷為幽栖谷。」
《唐書武后本紀》:「天授元年以十一月為正月。」
《唐會要》:「聖曆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造三陽宮于嵩 陽縣。」
《玉海》:「開元十年十一月乙未。詔宰相共食實封三百 戶。以七丁為限。」堂封自此始。
《通鑑》:開元十三年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上問禮部侍 郎賀知章曰:「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祕之?」對曰:「或密求 神仙,故不欲人見。」上曰:「吾為蒼生祈福耳。」乃出玉牒 宣示群臣。太僕卿王毛仲以牧馬數萬匹從,色別為 群,望之如雲錦。上嘉毛仲之功。甲午,車駕發自泰山。 庚申,上還至宋州,宴從官于樓上,刺史寇泚預焉。上 謂張說曰:「曏者屢遣使臣分巡諸道,察吏善惡,今因 封禪歷諸州,乃知使臣負我多矣。懷州刺史王丘、魏 州刺史崔沔、濟州刺史裴耀卿三人者,不勞人以市 恩,真良吏矣。」顧謂寇泚曰:「比亦屢有以酒饌不豐訴 于朕者,知卿不借譽于左右也。」自舉酒賜之,宰臣率 群臣起賀,樓上皆稱萬歲。
《唐書明皇本紀》:「開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陰,祠 后土,大赦,免供頓州今歲稅。賜文武官隆勳爵,諸州 侍老帛。武德以來功臣後及唐隆功臣三品以上 子官。」
《唐會要》:開元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敕:「武貢以求 才實,比委郎官,未稱其事。今後令侍郎知武舉。」 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陝郡太守李齊物鑿三門山 路通流,便漕運,開渠得古犁鏵三於石下,皆有文曰 「平陸。」遂妀河北縣為平陸。
天寶四載十一月十六日敕。「御史依舊置黃卷。書闕 失。每歲委知雜御史長官。比類能否。送中書門下。改 轉日褒貶。」
大曆二年,嶺南節度使徐浩奏:「十一月二十五日,當 管懷集縣陽鴈來,乞編入史。」從之。先是,五嶺之外,翔 鴈不到,浩以為陽為君德,鴈隨陽者,臣歸君之象也。 《實錄》:大曆六年十一月,文單國王來朝,獻馴象十有 一。宰臣上言曰:「《春秋》載異國之朝,《周書》美西旅之獻, 重其德化及遠也。」
《唐會要》:建中元年十一月二日,禮儀使顏真卿等奏, 「郡縣主見舅姑,請於禮會院過事。明日早,執笲,盛以 棗栗腶脩,奠于舅姑席前,赴光順門謝恩。駙馬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