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0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試舊推平行率各術疏密》第八。

依前法,用太陰加減差表定前後兩會食之中積時, 可得太陰之平行率。又用上論求兩食之本輪自行 度,若此兩率之距本輪最高或最庳等,則所定平行 率為確合。

如前本篇第六所用第二會食,為總積之四千八百 四十七年,係漢順帝陽嘉二年。多祿某所用其各率見本 章。又第七所用「第二會食」為總積之六千二百三 十五年,係正德六年。歌白泥所用其各率見本章。其中積 率為平年。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三百八十八年三百○二日 一十四刻○四分,其間交會滿一萬七千一百六十 六周,其自行本輪亦滿全周,則為確合。」今依上古法 推。依巴谷在周顯王時減全周外,餘三百五十九度四十八分 ○七秒。

轉周不及交會一十一分五十三秒。

依中古法推。多祿某在陽嘉年減周外,餘三百五十九度三 十七分四十九秒。

轉不及會,二十二分一十一秒。

依近世法推:歌白泥在正德年減周外,餘四分,則知近世之 法視古為密。蓋測驗推步一二千年,積功力、積智巧, 所定諸法,漸次加精故也。

定太陰平行自行之曆元第九。

《曆元》者,於某地之某年月日時刻,定某曜躔本天之 某度分,為推步之根本。上愬既往,下迄將來,靡不準 此。或加或減,以得隨時所躔各度分也。

「今擬定崇禎元年戊辰天正冬至後子正初刻為曆 元,其地則京師順天府定為曆元之本所曆元則上 下推步,略同古法。論地則自唐至元有測驗北極出 地之法,是為地之緯度。若其東西經度,從古未有也。 今立法以本府為根。其南北北極出地三十九度五 十五分有奇,九服皆隨地測驗。東西則以本府為初」 度初分,九服依此為準,或加或減。推算各地本時本 曜之各所求度分,別有本法本論。如後卷

古北極出地度通為四十○度四十九分有奇,中西 二率,悉與古法不合。蓋前人未悟地半徑差、蒙氣差 於兩至所測之高,應加應減故也。說見《日躔曆》。指 用曆元前一月食之歲月日時及《曆元》之歲月日時, 取其中積日求太陰之平行若干度分減朔策。一交會之 全周「餘度分,為《曆元》之平行度分」,則朔應也。又考月食 時,得自行若干度分,亦算中積時之自行若干度分。 兩數并得,為《曆元》之自行度分,則轉應也。以上原本曆指卷五 月離之一

《解》第二,《均數》第十

如上論,「因月有本輪自行度,以致不平不順,定朔定 朢多寡不一。今用其自行度分,加減其平行視行,以 定均數,則於定朔定朢及交食之法,始無遺漏。」乃曆 家詳測密推,以為未足盡月行之理,故又立次輪一 法以定均數,與本輪第一均數并用之。今解其義如 左。

古今測月行,審有自行度,與平行不合,立為本輪法 或不同,心}}與自行加減,以定朔朢,以正交食。然其朔朢之 極大差不過五度,此本輪之半徑也。是知定朔、定朢 時,太陰恆在本輪之周矣。其在上下弦之差則不然。 《古曆》於上下弦日,推太陰自行本輪之二限、四限。

「左右兩傍之盡處」 ,所謂「留際」 也,如此則為去最高之極大差。

又在黃道之九十度限。

一名《黃平象限》,如此則無東西視差。

以定本日之經度,若如本輪法,則此差止應得為五 度。及用圓渾儀測候,或以距太陽求月之視行經度, 或以恆星求其黃道上之視經度,得數乃與先推殊 不合。論推算宜得五度,論測候則得七度四十分。從 古至今,累測皆如之。又測弦前後若干日,亦與推算 不合。每日遠近,所差不等。知月行止定朔、定朢,日在 小輪周,餘日去離遠近多寡,各有本行度分,因從其 差數以立差法,仍定本輪周上。復有次小一輪,循本 輪右旋。與七政行同與自行異半月一周,因其行度作加減差, 以定第二均數。列表。如後卷

《求次輪之比例》第十一。

既論有次小輪,今論其大小,以定加減率。

如圖丁為地心,庚為本輪心,甲乙丙為本輪周,作庚 丁過心線,作本輪之丁甲切線,即庚丁甲為五度角。

圖

視行平行之極大差

朔朢時次作庚甲戊線又作丁戊線則成庚丁戊角為七度四十○分視平兩行上弦下弦之大差次庚為心戊為界作戊己圈太陰在定朔定朢時必循甲乙丙本輪周左行在兩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