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7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能恭,而使左右以寄命,能無傲乎?」遂命駕而見徵君。 徵君方鼓琴,韓王詣其館而謂曰:「叔度其涼哉!何不 弔寡人,而乃鼓琴以娛也?」徵君對曰:「臣聞之,國之修 短吉凶卜于龜,士之兆卜于琴瑟。今臣之鼓琴也,始 彈《白駒》,其聲戾以殺;繼而彈《關雎》,其聲婉以和,臣故 得禮於賢主也。請問何憂?」韓王曰:「寡人不德,不能舉 職于山川,遺戚王室,寡人是懼。敝邑三歲無稔,邑將 為墟。今桐柏告崩,淮水潰決,以溺我人民,蕩我禾黍, 傾我廬舍。寡人雖蒙,不能施號於敝邑,亦先君所封 也,寡人是以徼福敝邑之山川,而天賜之以禍,何以 示民?茲賴徵君之明德,以庥寡人,幸毋棄也。」徵君曰: 「有是乎哉?憲也未之信也,請與王觀焉。」遂涉淮而登 桐柏,水溢於境者方數百里,林不露巢,城不見堞,男 女之尸,矯如巨魚,被髮而浮於波瀾之莽。王歎曰:「自 孔子觀呂梁以來,未有此水也。」徵君斂容而對曰:「彼 猶得蹈水之術,今之蹈者,其無術乎?不然,何傷之多 也?豈惟韓國之禍,王室其必有難乎!」是歲匈奴寇邊, 黑霧三日如夜。君子曰:「幽厲之氣彰矣。」

《廣連珠》
蔡邕

臣聞「目瞤耳鳴」,近夫小戒也。「狐鳴犬嗥」,家人小妖也。 猶忌慎動作,封鎮書符,以防其禍。是故天地示異,災 變橫起,則人主恆恐懼而修政。

《災異論》
荀悅

凡三光,精氣變異,此皆陰陽之精也。其本在地,而上 發於天也。政失於此,則變見於彼,猶影之象形,響之 應聲。是以明王見之而悟,敕身正己,省其咎,謝其過, 則禍除而福生,自然之應也。《詩》云:「上天之載,無聲無 臭。」其詳難得而聞矣。豈不然乎?災祥之報,或應或否。 故稱《洪範》咎徵,則有堯湯水旱之災;稱消災復異,則 有周宣《雲漢》,「寧莫我聽」;稱《易》「積善有慶」,則有顏冉夭 疾之凶。善惡之效,事物之類,變化萬端,不可齊一,是 以視聽者惑焉。若乃稟自然之數,揆性命之理,稽之 經典,校之古今,乘其三勢以通其精,撮其兩端以御 其中,參五以變,錯綜其紀,則可以髣髴其略矣。夫事 物之性,有自然而成者,有待人事而成者,有失人事 不成者,有雖加人事,終身不可成者,是謂三勢。凡此 三勢,物無不然,以小知大,近取諸身。譬之疾病不治 而以瘳者,有治之則瘳者,有不治則不瘳者,有雖治 而終身不可愈者,豈非類乎?昔虢太子死,扁鵲治而 生之。鵲曰:「我非能治死為生也,能使可生者生耳。」然 太子不遇,鵲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雖醫和亦不 能治矣。故孔子曰:「死生有節。」又曰:「不得其死,然。」又曰: 「幸而免。」死生有節,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 死;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凡此皆性命三勢之理, 推此以及教化,則亦如之何哉?人有不教而自成者, 待教而成者。無教化則不成者,有加教化而終身不 可成者。故上智下愚,不移至於中人,可上下者也。是 以推此以及天道,則亦如之。災祥之應,無所謬矣。故 堯、湯水旱者,天數也;《洪範》咎徵,人事也;魯僖澍雨,乃 可救之應也;周宣旱應,難變之勢也;顏再之凶,性命 之本也。猶天迴日嬗,大運推移,雖日遇禍福,亦在其 中矣。今人見有不移者,因曰人事無所能移。見有可 移者,因曰無天命;見天人之殊遠者,因曰人事不相 干;知神氣流通者,因曰天人共事而同業。此皆守其 一端,而不究終始。《易》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 焉,言其異也;兼三才而兩之」,言其同也。故天人之道, 有同有異。據其所以異而責其所以同,則成矣;守其 所以同而求其所以異,則弊矣。孔子曰:「好智不好學, 其弊也蕩。」末俗見其紛亂,事變乖錯,則異心橫出,而 失其所守,于是放蕩反道之論生,而誣神非聖之義 作。夫上智下愚雖不移,而教之所以移者多矣。大數 之極雖不變,然人事之變者亦眾矣。且夫疾病有治 而未瘳,瘳而未平,平而未復。教化之道,有教而未行, 行而未成,成而有敗。故氣類有動而未應,應而未終, 終而有變,遲速深淺,變化錯于其中矣,是故參差難 得而均矣。天地人物之理,莫不同之。凡三勢之數,深 不可識,故君子盡心力焉,以任天命。《易》曰:「窮理盡性, 以至於命。」其此之謂乎!

《災異免策三公詔》
魏·文帝

《災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辠己之義 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職。後有天地之眚,勿復劾三公。

《嘉瑞賦》
劉卲

「乾坤交泰,嘉瑞降靈,皓雉呈其潔質,素威效其仁形, 白兔揚其翰耀,黃龍躍其神精,章光烈之焞燿,顯休 徵之有成,昔聖王之降瑞,或卓爾而弗經,猶著美于 篇籍,貽來業而垂名,實明德之所墜,宜允納而是丁, 信無思之不服,又何遠之不寧,方將收麒麟于元圃, 栖鳳皇于軒櫺,舞鸞鳥于中唐,聆鸑鷟之和鳴,弄萐」 脯之華芳。翫朱草之丹榮。承靈祚而建基,垂遐福于 億齡。超三五而無儔,與泰初乎齊聲。

《洞林序》
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