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7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珍物,飭躬齋精,祈為百姓。東濟大河,天氣清靜,神 魚舞河,幸萬歲宮,神爵翔集。朕之不德,懼不能任。其 以五年為《神爵》元年,賜天下勤事吏爵二級,民一級, 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所振貸物勿收行, 所過毋出田租』。」

神爵二年以鳳皇甘露降集赦天下。

按《漢書宣帝本紀》:二年「春二月詔曰:『迺者正月乙丑, 鳳皇甘露降集京師,群鳥從以萬數。朕之不德,屢獲 天福,祗事不怠,其赦天下』。」

五鳳三年以匈奴來降祥瑞並見赦天下

按《漢書宣帝本紀》:「五鳳三年三月詔曰:『往者匈奴數 為邊寇,百姓被其害。朕承至尊,未能綏定匈奴。虛閭 權渠單于請求和親,病死,右賢王屠耆堂代立,骨肉 大臣立虛閭權渠單于子為呼韓邪單于,擊殺屠耆 堂諸王並自立,分為五單于,更相攻擊,死者以萬數, 畜產大耗什八九,人民饑餓,相燔燒以求食,因大乖 亂。單于閼氏子孫昆弟及呼遫累單于名王右伊秩 訾、且渠當戶以下將眾五萬餘人來降歸義。單于稱 臣,使弟奉珍朝賀正月。北邊晏然,靡有兵革之事。朕 飭躬齋戒,郊上帝,祠后土,神光並見,或興於谷,燭燿 齊宮,十有餘刻,甘露降,神爵集。已詔有司告祠上帝、 宗廟』。」三月辛丑,鸞鳳又集長樂宮東闕中,樹上飛下 止地,文章五色,留十餘刻,吏民並觀。朕之不敏,懼不 能任,婁蒙嘉瑞,獲茲祉福。《書》不云乎?「雖休勿休,祗事 不怠。」公卿大夫其勖焉!減天下口錢,赦殊死以下。賜 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大酺五日。加賜鰥、寡孤、獨、 高年帛。置西河、北地屬國,以處匈奴降者。

元帝初元元年以大水饑疫蠲減有差

按《漢書元帝本紀》:「初元元年,以民疾疫,令大官損膳, 減樂府員,省苑馬。關東郡國十一大水,饑,人相食。詔 曰,間者陰陽不調,黎民饑寒,無以保治,惟德淺薄,不 足以充入舊貫之居。其令諸宮館希御幸者,勿繕治。 大僕減穀食馬,水衡省肉食獸。」

初元二年以災異赦天下。

按《漢書元帝本紀》,「二年三月詔曰:蓋聞賢聖在位,陰 陽和,風雨時,日月光,星辰靜,黎庶康寧,考終厥命。今 朕恭承天地,託於公侯之上,明不能燭,德不能綏,災 異並臻,連年不息。乃二月戊午,地震於隴西郡,毀落 太上皇廟殿壁木飾,壞敗豲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 屋,壓殺人眾,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天惟降災,震驚朕 師,治有大虧,咎至於斯。夙夜兢兢,不通大變,深惟鬱 悼,未知其序。間者歲數不登,元元困乏,不勝饑寒,以 陷刑辟,朕甚閔之。郡國被地動災甚者,無出租賦。赦 天下。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奏毋有所諱。」丞 相、御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諫之士,朕將 親覽焉。按《翼奉傳》,「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齊地人相 食。七月己酉,地復震。因赦天下,舉直言極諫之士。奉 奏封事曰:「臣聞之於師曰:『天地設位,懸日月,布星辰, 分陰陽,定四時,列五行,以視聖人,名之曰道。聖人見 道然後知王治之象,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歷,陳成 敗,以視賢者,名之曰經。賢者見經然後知人道之務, 則《詩》《書》《易》《春秋》《禮》《樂》是』」也。《易》有陰陽,《詩》有五際,《春秋》 有災異,皆列終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 至秦迺不說,傷之以法,是以大道不通,至於滅亡。今 陛下明聖,深懷要道,燭臨萬方,布德流惠,靡有闕遺。 罷省不急之用,振救困貧,賦醫藥,賜棺錢,恩澤甚厚。 又舉直言,求過失,盛德純備,天下幸甚!臣奉竊學《齊 詩》,聞五際之要,《十月之交》篇,知日蝕地震之效,昭然 可明。猶巢居知風,穴處知雨,亦不足多,適所習耳。臣 聞人氣內逆,則感動天地,天變見於星氣日蝕,地變 見於奇物震動。所以然者,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 之有五藏六體。五藏象天,六體象地。故藏病則氣色 發於面,體病則欠申動於貌。今年太陰建於「甲戌,律 以庚寅,初用事,歷以甲午,從春,歷中甲庚,律得參陽, 性中仁義,情得公正貞廉,百年之精歲也。」正以精歲, 本首王位,日臨中時,接律而地大震。其後連月久陰, 雖有大令,猶不能復,陰氣盛矣。古者朝廷必有同姓, 以明親親,必有異姓,以明賢賢,此聖王之所以大通 天下也。同姓親而易進,異姓「疏而難通。故同姓一,異 姓五」,迺為均平。今左右亡同姓,獨以舅后之家為親, 異姓之臣又疏,二后之黨滿朝,非特處位埶尤,奢僭 過度,呂、霍、上官足以卜之,甚非愛人之道,又非後嗣 之長策也。陰氣之盛,不亦宜乎!臣又聞未央、建章、甘 泉宮才人各以百數,皆不得天性。若杜陵園,其已御 見者,臣子不敢有言。雖然,太皇太后之事也。及諸侯 王園與其後宮,宜為設員,出其過制者,此損陰氣,應 天救邪之道也。今異至不應,災將隨之。其法大水,極 陰生陽,反為大旱,甚則有火災,春秋宋伯姬是矣。唯 陛下裁察。按《匡衡傳》,衡遷博士給事中,是時有日 蝕地震之變,上問以政治得失,衡上疏曰:「臣聞五帝 不同樂,三王各異教,民俗殊務,所遇之時異也。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