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4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道過西嶽,因禱曰:『滋奉命來參省事,而不雨者三年, 民饑而死,滋將何歸。願神降甘澤,以福黎庶。到官果 大雨,滋即開倉,以麥五千餘石給小民之無種者,俾 來歲收成以償官。民大悅』。」

《劉秉直傳》:「秉直為衛輝路總管,天不雨,禾且槁,秉直 詣城北大行之蒼峪神祠,具詞祈祝,有青蛇蜿蜒而 出,觀者異之,辭神而還,行及數里,雷雨大至。」

《張養浩傳》:「養浩進翰林學士,不赴。天曆二年,關中大 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臺中丞。既聞命,即散其家 之所有,與鄰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 者則葬之。道經華山,禱雨于嶽祠,泣拜不能起,天忽 陰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復禱于社壇,大雨如注,水三 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明外史趙元杲傳》:太祖駐兵於滁,天大旱,憂之。元杲 曰:「西南豐山中柏子潭,龍祠禱輒應。既禱,或魚躍,或 黿鼉浮,皆雨徵也。」太祖即齋沐往禱,立潭西崖,久之 無所見,乃彎弓注矢,祝曰:「神食茲土,其可不恤吾民?」 與神約:三日必雨,不雨則毀神祠。因連發三矢潭中 而還。及期雨果澍。元杲由是為太祖所知。

《明興雜記》:洪武二十五年,下度僧令。吳僧永隆請焚 身以救冒請者罪。上敕中書以武士衛其龕,至雨花 臺,出龕望闕拜辭,取香瓣書「風調雨順」四字,語侍中 曰:「煩語陛下,以此香祈雨,必驗。」乃乘炬自焚,骸骨不 倒,異香逼人,群鶴舞于龕頂。乃宥三千人誅。時大旱, 上命以所遺香至天禧寺禱雨,夜雨大降。上嘉曰:「此 真永隆雨也。」因御製《落魄僧》詩以美之。永隆乃蘇州 尹山寺僧也。

《異林》張皮雀者,名道修。天亢旱,太守朱勝求禱,道修 曰:「儒輩每毀我欲雨」,設壇于學宮,太守不可。然不得 已,遂強設于里塾,又令黃冠轝之以行。命置水于兩 廡間,呼群兒侍,諧笑滿前。每作符,遣一兒投水中,則 雲氣生其上。滃合,雷電轟烈,大雨如注。道修大呼曰: 「請誅貪吏。」諸吏跪伏,莫敢仰視。良久曰:「霑足乎?」眾曰: 「然。」雨乃止。江陰旱,富民周氏請禱,道修往視,囷廩甚 侈,怒曰:「彼固求福已耳,且為之禱。」雷電大作,道修曰: 「彼為富不仁,請焚其廩。」火繞其廬,焚之幾盡。吳江旱, 王道會者禱之,雨已作,道修曰:「王道會亦禱雨乎?今 日邂逅,誠幸相角,法術何如?」眾驩然,建雨壇。道脩謂 道會曰:「左右何居?」道會觀東郊已雲。遂即左,道修在 右。有頃,雲歸于西,東望皎然,雨忽大注,道會大慚。神 驗甚眾,不可測也。

《山西通志》:「明麻衣仙姑,汾州任氏女。永樂初,不願婚 嫁,被麻衣奔入石室,山洞有聲殷殷如雷,其壁合。每 歲旱,禱雨輒應。或以淨瓶乞水,得水即雨,謂之僊姑 雨。」

《陝西通志》:「安郁字從周,臨潼人。浦江典史。正統中,邑 大旱,郁齋沐籲天,作柴樓于紫極觀,誓不雨自焚。至 期大雨。民謠曰:『安從周,積薪樓,感天雨,天有秋,昔無 衣,今有裘』。」陞本縣知縣。

《湖廣通志》:「劉諒,景泰間監生,授鹽城令。歲旱,禱輒雨, 雨不出境。有一村雨不及,廉其故,得妻殺夫之冤,人 尢異之。」

魏銘字日新。景泰辛未進士,授景東倅,改揚州。時郡 旱甚,禱雨不應。銘更率父老子弟步禱,三日大雨若 注,有黃龍夭矯空中,迅雷驚霆繞其前,不為動,郡大 熟。

《萊州府志》:「天順間,楊一正于山中得祈禱異書,每遇 旱,請禱者不令置壇,但書『霹靂』二字於役人手中,令 其急握開之,即雷轟雨霈。凡所刻之期,所限之里,俱 不爽言。」

《贛州府志》:「天順中,寧都大旱,縣令白良輔齋宿,禱于 城隍,夢神語曰:『必得靈山寺廚下僧乃雨』。白如言詣 寺覓之,僧不能辭,遂研墨水數盂,投井中,須臾雲即 起,大雨如注,水盡墨色,蓋黑龍精所化也。」僧亦異人 哉。

《陝西通志》:「郝志義,字宜之。飭躬勵行,有古人風。成化 己丑進士,授評事,進寺副,奉命河南錄囚。時方天旱, 志義定疑獄三十五人,釋無辜者三百七十人,取服 罪者十人戮于市,天乃雨。」

《明外史張昺傳》:「昺授鉛山知縣。鉛山俗,婦人夫死輒 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湯藥者。昺欲變其俗,令寡婦 皆具牒受判,署二木曰『羞』,願嫁者跪之,曰『節』,願守者 跪之。民傅四妻,祝不欲嫁舅姑,紿受牒令跪羞木下, 昺判從之,祝投後圃池中死。邑大旱,昺意有冤獄,齋 宿神祠,夢婦人泣拜,覺而識其里居姓氏,往詰其狀。」 及啟土,貌如生昺,哭之慟,曰:「殺婦者吾也。」為文以祭, 天遂大雨。乃罪其舅姑,改葬焉。

《戚賢傳》:「賢字秀夫,全椒人,嘉靖五年進士,授歸安知 縣。縣有蕭總管廟,報賽無虛日。會久旱,賢禱不驗。」 木偶於河居數日,舟過其地,木偶躍入舟,舟中人皆 驚。賢徐笑曰:「是特未焚耳。」趣焚之。潛令健隸入岸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