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無上,地戶無下。
「《八極》之廣,東西二億三萬三千里,南北二億三萬一 千五百里。」夏禹所治「四海內地,東西二萬八千里,南 北二萬六千里。」
《管子》
《山國軌》
桓公問《管子》曰:「請問官國軌。」管子對曰:「田有軌,人有 軌,用有軌,鄉有軌,人事有軌,幣有軌,縣有軌,國有軌。 不通於軌數,而欲為國,不可。」桓公曰:「行軌數奈何?」對 曰:「某鄉田若干,人事之准若干,穀重若干。曰:『某縣之 人若干,田若干,幣若干,而中用,穀重若干而中幣。終 歲度人食其餘若干,曰:『某鄉女勝事者,終歲績其功 業若干,以功業直時而櫎之,終歲,人己衣被之後,餘 衣若干。別群軌,相壤宜』』。」桓公曰:「何謂別群軌相壤宜?」 管子對曰:「有莞蒲之壤,有竹箭檀柘之壤,有汜下漸 澤之壤,有水潦魚鱉之壤。今四壤之數,君皆善官而 守之,則籍於財物,不籍於人畝。十畝之壤,君不以軌 守,則民且守之;民有過移長力,不以本為得,此君失 也。」桓公曰:「軌意安出?」管子對曰:「不陰據其軌,皆下制 其上。」桓公曰:「此若言,何謂也?」管子對曰:「某鄉田若干, 食者若干,某鄉之女事若干,餘衣若干,謹行州里。曰: 田若干,人若干,人眾田不度,食若干。曰田若干,餘食 若干,必得軌程,此調之泰軌也。然後調立環乘之幣, 田軌之有餘於其人」食者,謹置公幣焉。大家眾,小家 寡,山田、閒田曰終歲其食,不足於其人若干,則置公 幣焉,以滿其准重歲豐年,五穀登。謂高田之萌曰:「吾 所寄幣於子者若干,鄉穀之櫎若干,請為子什減三 穀為上,幣為下。高田撫閒田,山不被,穀十倍。山田以 君寄幣,振其不贍,未淫失也。高田以時撫於主上,坐 長加」十也。女貢、織帛,苟合於國奉者,皆置而券之,以 鄉櫎市准,曰上無幣有穀,以穀准幣,環穀而應筴。國 奉決穀反准,賦軌幣,穀廩重有加十,謂大家委貲家, 曰上且修,游人出若干幣,謂鄰縣曰有實者皆勿左 右。不贍,則且為人馬,假其食民鄰縣四面皆櫎穀,坐 長而十倍上《下,令》曰:「貲家假幣,皆以穀准」幣,直幣而 庚之。穀為下,幣為上。百都百縣,軌據穀坐長十倍,環 穀而應假幣。國幣之九在上,一在下。幣重而萬物輕, 斂萬物應之以幣。幣在下,萬物皆在上,萬物重十倍。 府官以市櫎出萬物,隆而止。國軌布於未形,據其已 成,乘令而進退,無求於民,謂之「國軌。」
《山權數》
桓公問於《管子》曰:「請問國制。」管子對曰:「國無制,地有 量。」桓公曰:「何謂國無制,地有量?」管子對曰:「高田十石, 閒田五石,庸田三石,其餘皆屬諸荒田。地量百畝,一 夫之力也。粟賈一,粟賈十,粟賈三十,粟賈百。其在流 筴者,百畝從中千畝之筴也。然則百乘從千乘也,千 乘從萬乘也。故地無量,國無筴。」桓公曰:「善。今欲為大 國,大國欲為天下,不通權筴,其無能者矣。」
《山至數》
桓公問《管子》曰:「請問國勢。」管子對曰:「有山處之國,有 汜下多水之國,有山地分之國,有水泆之國,有漏壤 之國,此國之五勢,人君之所憂也。山處之國,常藏穀 三分之一;汜下多水之國,常操國穀三分之一;山地 分之國,常操國穀十分之三;水泉之所傷,水泆之國, 常操十分之二。漏壤之國,謹下諸侯之五穀,與工雕」 文梓器,以下天下之五穀,此准時五勢之數也。 桓公問《管子》曰:「今有海內,縣諸侯,則國勢不用已乎?」 管子對曰:「今以諸侯為」公州之飾焉,以乘四時,行 捫牢之筴,以東西南北相彼,用平而准。故曰:「為諸侯 則高下萬物以應。」諸侯遍有天下,則賦幣以守,萬物 之朝夕調而已。利有足則行,不滿則有止。王者鄉州, 以時察之,故利不相傾,縣死其所。君守大奉一,謂之 國薄。
《地數》
桓公曰:「地數可得聞乎?」管子對曰:「地之東西二萬八 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六十七山,出 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所以分壤樹穀也,戈矛之 所發,刀幣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於泰山, 禪於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 是謂國用。」桓公曰:「何謂得失之數皆在此?」《管子》對曰: 「昔者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湯有七十里之薄而用 有餘。天非獨為湯雨菽粟,地非獨為湯出財物也。伊 尹善通移輕重,開闔決塞,通於高下,徐疾之筴,坐起 之費,時也。」黃帝問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以為一家, 為之有道乎?」伯高對曰:「請刈其莞而樹之,吾謹逃其 蚤牙,則天下可陶而為一家。」黃帝曰:「可得聞乎?」伯高 對曰:「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 上有陵石者,下有鈆錫赤銅;上有赭者,下有鐵。此山 之見榮者也。苟山之見其榮,君謹封而祭之。距封十 里而為一壇,是則使乘者下行,行者趨,若犯令者,罪 死不赦,然則與折取之遠矣。」修教十年,而葛盧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