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3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下,其行相違,作事謀始,訟端絕矣。《大全》楊氏曰:「天 左旋而水東注。」違,行也。平菴項氏曰:乾陽生於坎水, 坎水生於天一,乾坎本同氣而生者也,一動之後,相 悖而行,遂有天淵之隔。丹陽都氏曰:「天為三才之始, 水為五行之始,君子法之。」

《師》《象》: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程傳「地中有 水」,水聚於地中,為眾聚之象。本義水不外於地,兵不 外於民,故能養民則可以得眾。

《比》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本義「地 上有水」,水比於地,不容有閒,建國親侯,亦先王所以 比於天下而無閒者也。

坎。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 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 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 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象》曰:水洊至,習坎, 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本義「習」,重習也。「坎」,險陷也。 其象為水,陽陷陰中,外虛而中實也。此卦上下皆坎, 是為重險程傳,坎為水,水流仍洊而至,兩坎相習,水 流仍洊之象也。水自涓滴至於尋丈,至於江海,洊習 而不驟者也。其因勢就下,信而有常。《大全》朱子曰:「水 流而不盈」,是說一坎滿便流出去,一坎又滿又流出 去。行險而不失其信,則是說決定如此。

《蹇象》: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脩德。程傳山之峻 阻,上復有水,坎水為險陷之象。上下險阻,故為蹇也。 《大全》張氏曰:「山上有水」者,澗谷之泉,山石礙而止之, 不能流行,其象為《蹇》。

《困》《象》: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本義水下漏則 澤上枯,故曰「澤無水。」

《井象》: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本義:『木上有 水,津潤上行,井之象也。勞民者以君養民,勸相者使 民自養』,皆取井養之義。」《大全》朱子曰:「草木之生,津潤 皆上行,直至樹末,便是『木上有水』之義。雖至小之物 亦然。如菖蒲葉,每晨葉葉尾皆有水如珠顆,雖藏之 密室亦然,非露水也。」問:「如此則井之義與木上有水 何預?」曰:「木上有水,便如井中之水。水本」在井底,卻能 汲上來給人之食,故取象如此。問:「程子『井桶』之說是 否?」曰:「不然。『木上有水』,是木穿水中,張上那水。若作汲 桶,則解不通矣,且與『羸其瓶』之說不合也。」

《渙象》: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程傳「風行 水上」,有渙散之象。先王觀是象,救天下之渙散,享帝 立廟係人心,合離散之道,莫大於此。

節象:「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程傳澤 之容水有限,過則盈溢,是有節,故為「節」也。

《既濟》象。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程 傳水火既交,各得其用,為《既濟》。《大全》項氏曰:人之用 莫大於火,而火常生患,善濟火者莫如水,思火之為 患,而儲水以防,使水常在火上,其力足以勝之,則其 患亡矣。

《未濟》象。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程傳 水火不交,不相濟為用,故為《未濟》。火在水上,非其處 也。

《說卦》三章,「水火不相射。」《大全》,「『朱子曰:『水火下然上 沸,而不相滅息也』。」「『射』,音食,犯也』,是『不相害』」;「『『音斁』,是『不 相厭,二義皆通』。」問:「射』二音孰是?」曰:「『音石』。是水火與風 雷山澤不相類。水火本是相剋底物事,今卻相應而 不相害。」問:「若以『不相厭』射而言,則與上文『通氣』」、「『相薄』 之文相類,不知如何?」曰:「『『不相射』,乃下文『不相悖』之意; 『不相悖』,乃不相害』也。水火」本相害之物。便知未濟之 水火、亦是中間有物隔之、卻相為用。若無物隔之、則 相害矣。此乃以其不相害、而明其相應也。

《說卦五章》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 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說卦六章》「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詩經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沔」,水流滿也。《大全》 蔡氏曰:「水勢朝宗於海,猶諸侯朝宗於王也。」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湯湯》,波流盛貌。

《白華》「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滮,流貌。「北流」,豐鎬之間, 水多北流,言小水微流,尚能浸灌也。

《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泂,遠也。行 潦,流潦也。《大全》孔氏曰:「道上雨水流聚,故曰流潦也。」 曹氏曰:「道上流潦,黃濁不可飲。然蓄之大器,澄停既 久,挹取其清者而注之於此,尚有用也。」

《周禮考工記》:「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至 柔者莫如水」,疑若不能凝矣。然隆冬沍寒,則堅凝而 為冰。既堅矣,疑若不能釋也,及暖氣和融,則復消釋 而為水。凡此皆天時使之然也。

《尚書大傳》。「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非水無以通遠任 重也。」

《道德經易性》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 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任信》篇:「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