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淶易,皆其地之水,可引以浸灌也。黃氏曰:「五湖又多異說。」 虞翻曰:「是湖有五道,故曰五湖。」 今湖旁港瀆不止於五,其說非也。韋昭曰:「五湖,今太湖,方圓五百里,故為五湖具區,以其號為澤藪」 ,而又以其方圓里數為浸,亦非也。張守節曰:「太湖東岸五灣為五湖,曰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 其說或然。今蘇、常間陂湖與太湖連接者尚多,何止五也?酈道元因《水經》南江東北為長瀆,歷河口,乃謂「江東注具區,謂之五湖口」 ,既甚謬誤。又引郭景純《江賦》謂「江水經緯五湖,而包注太湖。」 觀其所指,五湖雖不可盡知,而滆湖在今毗陵,與岷江不通,則所謂經緯五湖者皆不然也。酈本《漢志》與《水經》故謂南江東注具區。今饒、歙諸州自彭蠡右出,直抵江,其西為池、太平、宣、建康,其東為湖、蘇、常、潤,西水皆入江,東水皆入太湖,江豈能越山而注太湖乎?大抵《職方》川則其地自高而下,水之所流行也;浸則地勢平衍,水之所停涵也。地有浸則肥美,播種所宜,而又沮洳,足為險固。揚州自古為澤國,湖雖必當有五者應此數,自舊說多如此,則是失其傳久矣,不必強牽合也。易氏曰:「嘗攷《經》意,既謂五湖,則不止一湖。今如丹陽彭蠡以湖名者甚眾,皆在古揚州,恐別有五湖之名,但《經》無明文,不可臆說。」
《李圖》曰:「五湖:彭蠡、洞庭、巢湖、太湖、鑑湖、柯山。」
曰五湖:太湖,湖州射陽湖,楚州青草湖,岳州丹陽湖,潤州洞庭湖,洪州,《國語·越語下》曰:「戰於五湖。」 注曰:「今太湖也。」
其利:金、錫、竹箭。
鄭康成曰:「錫,鑞也,箭篠也。」 易氏曰:「《考工記》曰:『吳越之金錫』」 ,《爾雅》曰:「會稽之竹箭。」 《禹貢》於揚州亦曰:「『唯金三品』。又言瑤、琨、篠、簜」 ,信乎為揚州之地利。
其民二男五女,
愚案:《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異其男女。及《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 ,則知五男、二女與一男二女、二男三女之差。是職方總九州之圖而辨其人民。當時版籍通以一州計之,大約為此數。及世變既久,不無升降損益也。或以陰不生於陰而生於陽,故揚乃多女。若然,則幽、并在「北陰方也。何女之多於男乎?」
其畜宜鳥獸,
鄭康成曰:「鳥、獸、孔雀、鸞、鵁、犀、象之屬。」 《易氏》曰:「此等畜多產於南方,亦時見有之。」
其穀宜稻。
易氏曰:稻生於水澤之地,《經》言「稼下地」 是已。揚州居東南之極,及支川下流之所歸,厥土為塗泥,為沮洳,故其穀宜稻。
正南曰「荊州。」
易氏曰:《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殷之荊州南,不言衡陽,循禹之舊也。其北境則曰漢南。以《地志》攷之,荊山在南郡臨沮縣,即今荊門軍當陽縣之地,漢水又在其北,正屬襄陽。言漢南,則殷之荊州,實跨荊山之北。至周復以荊門之北屬豫,復禹封域,以荊及衡陽為荊州。荊山即南條,衡山即南岳,皆在正南之地,故曰「正南。」
其山鎮曰:「衡山。」
易氏曰:《漢志》「長沙國湘南縣,衡山在東南,唐屬衡州衡陽縣本酃縣地。」 要之,衡山連亙數邑,凡酃縣之東北,以至湘南縣之東南,則皆衡山也。
其《澤藪》曰「雲夢。」
易氏曰:「《漢志》華容縣有雲夢澤,在南。然司馬相如言雲夢澤方八、九百里,則雲夢非止一澤,隨所在而為之名。《左傳定公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於雲中』。則知在江之北者為雲。又《昭公三年》,楚享鄭伯曰:『江南之夢』。則知在江之南者為夢。《禹貢》言『雲土夢作』,又蓋南北高下不等,故江北之雲方見土,而江南之夢已作乂」 ,其勢然也。黃氏曰:「雲夢跨江南北,今荊南岳州界。」
其川江、漢、
黃氏曰:江水自夷陵而下為州界,東流會于彭蠡;漢水自房陵以下為州界,東南至漢陽入江。易氏曰:「《漢志》蜀郡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 今攷唐《元和志》,則岷山近在茂州,而江源遠出西徼,在松州之境。按松州交川縣,江源鎮江水之迹始見於此。南流至翼州翼水縣,又南流至茂州汶山縣。汶山即岷山,禹導江所始之地。又南流至成都府成都縣,有沱江鎮。《禹貢》「東別為沱」 是也。又西南流至眉州通義縣,又南流至戎州僰道縣,今為敘州宜賓縣。又東流至瀘州瀘川縣,又東流至渝州巴縣,又東流至涪州涪陵縣,又東流至忠州臨江縣,又東流至萬州南浦縣,又東流至夔州奉節縣,又東流至歸州秭歸縣,又東流至峽州夷陵縣,又東流至江陵府江陵縣,又東流入澧州界,即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