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7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中甚固

靈壽 ,本中山國之都也。漢舊縣。故城在今西北。《衛水》在今西山東北,入滹沱河。

槁城 後周置鉅鹿郡。隋置廉州。漢槁縣故城在今縣西。故肥子國,漢以為縣,亦在今縣西南。九門 漢舊縣。

石邑 漢舊縣。井陘山甚險。李左車說陳餘曰:「井陘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請守之。」 不從。故城在今縣西北,俗為人文城。有卑山,今名抱犢山,四面危絕,山頂有二泉。後魏葛榮亂,百姓抱犢上山,因名焉。

房山 漢蒲吾縣。後漢房山縣在西北,俗名曰「王母山」 ,上有西王母祠。

行唐 漢舊縣。游水所出。

博陵郡 東至河間郡二百八里。南至趙郡三百十 七里。西至常山郡百二十里。北至安邊郡四百九十 里。東南到堯陽郡一百七十里。西南到常山郡一百 二十里。西北到常山郡行唐縣七十里。東北到文安 郡二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二百里,去東京一千二 百里。戶七萬六千六百,口四十七萬七千二百六。 《定州》,帝堯始封唐國之地。戰國初為中山國,後為魏 所并,後又屬趙。秦為上谷、鉅鹿二郡之地。漢高帝置 中山郡,景帝改為中山國。後漢因之。晉亦不改。後燕 慕容垂移都於此,北岳常山在焉。後魏為中山郡,兼 置安州。道武帝改為定州。後周置總管府,領鮮虞郡。 隋初郡廢,煬帝初置博陵郡,後改為高陽郡。大唐為 定州,或為「博陵郡。」領縣十一。

安喜 古中山鮮虞地。漢盧奴縣。有盧水,水黑曰「盧」 ,不流曰「奴」 ,因名焉。

北平 秦曲逆縣,漢為蒲陰縣。蒲水所出,在今縣西北。

鼓城 《春秋》鼓子國也。漢臨平縣故城在東南。又有漢下曲陽縣,在西。

常陽 漢上曲陽縣也。常山,在縣北一百四十里,常水所出。

《新樂 》春秋時鮮虞國,漢新市縣地,蓋帝堯始封之唐國也。

豐義 漢安國縣。又有漢解瀆亭,在今縣東北。望都 ,漢舊縣。堯始封於此。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有中人亭、左人亭,即今縣城也。倒馬故關在縣西北,極險要也。

無極 漢舊縣

唐昌 漢苦陘縣。又有中山故城,在縣東北,有漢石臼河。又西北有故關邑城,即漢關縣。

深澤 漢南深澤縣

陘邑

河間郡 東至景城郡二百里。南至信都郡二百三 十里。西至博陵郡二百八里。北至文安郡一百八里。 東南到景城郡弓高縣一百四十七里。西南到饒陽 郡百五十里。東北到景城郡魯城縣二百五十七里。 西北到上谷郡二百十里。去西京二千二百里,去東 京一千三百四十里。戶九萬五千二百四十,口六十 四萬二千五百六十三

瀛州春秋時屬晉,七國時屬趙。秦上谷郡之地。漢屬 涿郡。後漢為河間國,晉因之。後魏為河間郡。漢文帝 分置瀛州。隋初,廢河間郡,置瀛州;煬帝初州廢,復置 河間郡。大唐因之。領縣六:

河間 漢州鄉縣,後漢改武垣縣。漢武帝得鉤弋夫人於此。

博野 漢博陵郡,後徙安平。又有漢蠡吾縣故城,在今縣西。

束城 漢舊縣。後魏置束州。

樂壽 漢曰樂城縣,故城在今縣西北。漢又曰中水縣。居兩河之間,故曰「中水。」

高陽 漢舊縣。後置高陽郡。有易水。

平舒 晉置章武郡

《文安郡》 「東至。」南至河間郡一百八里。西至上谷 郡露山百七十里。北至范陽郡二百八十里。東南到 景城郡二百六十里。西南到博陵郡二百五十里。西 北到上谷郡一百八十里。東北到北平郡八百里。去 西京二千三百十里,去東京一千四百四十四里。戶 五萬五百十,口三十二萬六千四百五十。

莫州其地歷代所屬與瀛州同。大唐景雲二年,分瀛 州置鄭州。開元十三年,改「鄭」為「莫」,其後或為文安郡。 領縣六:

鄭 漢舊縣

清苑 漢樂鄉縣。漢高帝過趙,封樂毅之後樂巨叔于此。

任丘 有狐狸淀

文安 漢舊縣,故城在東北。

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