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0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舊制,受禪數年,即失漢川及淮西之地。其後諸將頻 年與魏軍交戰于淮南北,互有勝負。雖得垂瓠、彭城, 俄而又失,又剋壽春。大通初,大舉北伐,城鎮相次剋 平,直至洛陽,蹔為梁有。其後又復漢中。至東魏將侯 景,以河南地降,逆亂相尋,有名無實。及景平後,江北 之地悉陷,高齊、漢川、蜀川沒于西魏。大扺雍州、下溠 戍、白苟堆、硤石城、合州、鍾離、淮陰、朐山為重鎮。陳氏 比于梁代,土宇彌蹔,西不得蜀、漢,北失淮、肥,以長江 為境。宣帝大建中,頻年北伐,諸將累捷,盡復淮南之 地。更經略淮北,大破齊軍于石梁。及旋師,屬高齊亡 國,又總軍北伐,旋為周軍所敗,悉虜其眾。自是江北 之地,盡沒于周,又以長江為界。及隋軍來伐,遣將守 狼尾灘、安蜀城,公安、巴陵以下,並風靡退散。隋軍自 采石、京口渡江而平之。後魏起自北方,至道武率兵 下山東,攻拔慕容寶中山,遂有河北之地,于是遷都 平城。慕容氏喪敗,遣將南略地,至滑臺、許昌、彭城。明 元帝太常中,始于滑臺、許昌置兵鎮守。太武帝時,又 得蒲坂、長安。太延以後,東平遼東,西平姑城,于是西 至流沙,東至高麗。所未得者,漢中及南陽、垂瓠、彭城、 青州之南而已。其後帝自南征,遂臨瓜步,宋淮北城 鎮守將,多有敗沒。獻文天安初,自河之南,長淮之北, 皆為魏有。孝文遷都洛陽,頻歲親征,皆渡淮沔。宣武 初,又得壽春,續收漢川,至于劍閣,兼得淮西之地。莊 帝時,梁軍洛陽,數旬敗走。自後內難相繼,不暇外略, 三四年後,分為東西魏矣。然是時南方屬宋,明以後 及于齊、梁,國土漸蹙,自守不暇,雖時有侵掠,而退不 旋踵。故魏之城鎮,少被攻圍,因利進取,不常所守也。 北齊神武,東魏天平末大舉西伐,至蒲津,西魏乘勝 攻陷陝州。神武西至沙苑,西師又乘勝襲陷洛陽。其 後神武攻圍西「魏玉壁,不剋。西師來伐,至于邙山。後 神武又圍玉壁,不剋。文襄遣將圍潁州,拔之。于是河 南自洛陽之西,河北自晉州之西,皆入西魏。文宣之 世,命將略地,際于江矣。幼主崇化末,西師攻拔晉州, 因之國滅。」自東魏之後,天下三分,梁陳有江東,宇文 有關西,高氏據河北。當齊神武之時,與周文帝抗敵, 十三四年間,凡四出師,大舉西伐,周師東討者三焉。 自文宣之後,纔守境而已。大抵西則姚襄城、洪洞、晉 州、武平關、柏崖、軹關、河陽,南則武牢、洛陽、北荊門、孔 城、坊汝、南郡、魯城,置兵以防周寇。及陳師侵軼,數歲 齊亡,南境要害,未遑制置也。周文帝既平江陵,自是 疆理,西有姑臧,西南有全蜀,南至于江矣。其河南自 洛陽之東之北,河東自平陽之界,屬于高齊。至武帝 建德中,東征,拔齊、晉州城,尋又乘勝平齊。後遣軍破 陳軍于呂梁,其東南之境,盡于長沙。隋高祖受終,維 新朝政,開皇三年,遂廢諸郡。洎于九載,廓定江表,尋 以戶口滋多,析置州縣。煬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 州。既而併省諸州,尋「即改州為郡,乃置司隸刺史,分 部巡守。五年,平定吐谷渾,更置四郡,東西九千三百 里,南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東南皆至于海,西至 且未,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極于此也。總而論之,自晉 元東渡,訖于後周之亡,南北血爭,垂三百年。其間北 朝之兵,屢得志于東南矣。或卷甲而趨歷陽,或長驅 而至「瓜步,或築行宮于新野,或駐大軍於秣陵,或涉 沅、湘而阻於長沙,或渡淮而守於石頭,其深入制勝」 非不銳也。南國之兵,屢得志于西北矣,或渡河而守 黎陽,或薄海而克廣固,「或四十七戰所向無前,或五 十二城望風震服,其深入制勝」,又非不銳也。加之有 北土者,八姓割裂分爭;有南朝者,五代亂亡踵跡。劉 氏暴骨于關河,苻姚染血于淮渭,慕容拓拔,《𩰚鬩》 「驁高氏,宇文,禍亂如結」,是北土非無釁可乘也。王敦、 蘇峻,踵逆上遊;孫恩、盧循,訌亂海嶺;桓元、侯景,荼毒 江湖;李特、譙縱,崛強巴蜀,是南國非無釁可乘也。然 而北人終不能併南,南人終不能併北,是何耶?蓋其 不能圖萬全之舉,好興嘗試之師。方敵未有釁,則速 徼功利,紛拏以逞。重兵外宿,齊民遠輸,廟謨重勞,帑 藏益屈,敵未告憊,而吾已困矣。逮夫幸際機會,鄰壤 繹搔,嬴秦之鹿已奔,卞莊之虎可刺,則備不豫具,無 以應卒坐待其斃,而莫能乘矣。間或幸而遇捷,則敗 不旋踵。是以袁宏舉南國之兵,潰于洛口;元英掃北 方之眾,沒于鍾離。青泥之敗,單騎而逃;呂梁之役,匹 馬無反。彥之退舍,資實蕩然。魏武言還,僵屍闐積。齊 人如渭,皆如江浙之魚;堅卒若林,盡作淮淝之鬼。其 餘或焚舟而遁,或棄輜重而奔,或大敗而還者,不可 殫紀。既軍敗於外,國疲於內,民愁盜起,群雄乘之而 社稷危矣。是其急於成功,乃所以底敗亡也。向使南 北之君,能於暇時息民休兵,遵養時晦,君宰優游,將 士偃息,元元雍熙,咸「遂其性,莫不蓄銳以待發,御恩 而樂用。而廟堂之謀,靜觀遠照,探敵人之情偽而慣 識之,必俟一旦釁隙洞開,則赫然有作,發將士素銳 之氣,啟臣民樂用之心,興湯后之雲霓,仗武王之旄 鉞,入關下高祖之令,渡河布光武之恩,以此赴敵,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