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1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榴兩行。自端門至建國門,南北九里,四望成,行人由 其下。中為御道,通泉流渠,映帶其間。端門即宮南正 門。重樓上重,名「太微觀」,臨大街,直南二十里,正當龍 門。出端門百步有黃道渠,闊二十步,上有黃道橋三 道,過渠二百步,至洛水,有天津浮橋,跨水長一百三 十步,橋南北有重樓四所,各高百餘丈,過洛二百步, 又疏洛水為重津渠,闊四十步,上有浮橋,津有時開 闔,以通樓舡。入苑重津南百餘步有大隄,南有民坊, 各周四里。開四門,臨大街,門並為重樓,飾以丹粉。洛 南有九十六坊,洛北有三十坊,大街小陌,縱橫相對。 自重津南行盡方坊,有建國門,即羅城南正門也。門 南二里有甘泉渠,疏洛入伊。渠上有通仙橋五道,時 人亦謂之「五橋。」橋南北有華表,長四丈,各高百餘尺。 建國門西二里有白虎門,西二里至苑城傍城行三 里有天經宮,南二里有仙都宮,並置先帝廟堂。建國 門東五里有長夏門,南二里至丹水渠,南五里至伊 水,東北流十餘里入洛端門西一里有右掖門,門南 過黃道渠橋南道西有右侯衛府出右掖門門傍渠 西二里有龍天道場,南臨石瀉口,即煬帝門師濟闍 黎所「居石瀉,東西二百餘步,闊五十餘步,深八尺,並 用青大石,長七八尺,厚一尺,自上至下積三重,並用 大鐵為細腰」,互相鉤牽,非常牢固。正當瀉口三十步。 初造瀉之時,鑿地得大窖,容千斛許,于是填塞瀉成, 不過一年即破碎。上令濟闍黎咒之,後更修補,得立 二年,闍黎亡,還復毀破,前後計用四十萬工,以瀉三 城池水,下黃道渠入洛。端門東有左掖門,南道左有 左候衛府。左掖門東二里有承福門,即東城南門。南 洛水有翊津橋,通翻經道場。新翻《經》本從外國來,用 貝多樹葉,形似枇杷葉而厚大,橫作行書,約經多少, 綴其一邊,如牒然,今呼為「梵夾道場。」北府道術坊,並 是陰陽梵咒,有道術人居之,向有百餘家。東城東有 宣仁門,臨大道,大小與天津街相似。東行盡六坊,有 上春門,外夾道,南北有東西道。諸郡邸百餘所,每年 朝集使停止之處,并新戶坊東至雙槐樹三里。宮城 正門曰則天門,南去端門五百步。則天門東行二百 步有興教門,門東一里有重光門,即東光正門,門東 二百步有泰和門,並重觀。門內即左右藏。左藏有庫, 門六重,重二十五間,間一十七架,總一百五十間。右 藏屋兩重,總四十間,屋大小如左藏。出則天門南橫 街直東七百步,有東太陽門,東即東城門。東街北行 三里,有含嘉門,門北即含嘉城。城北德猷門。出含嘉 西有圓璧門,西有圓璧城。城正南有曜儀門,南即曜 儀城。城南元武門,門內即宮。出則天門南,橫街直西 七百步西太陽門,出門道西南行,第一院齊王宅、第 二院、燕王宅、第三院陳王宅、第四院、代王宅、第五院、 越王宅。宅西拒周王古城,城西即入苑則天門南八 十步,過橫街道東有東朝堂,道西有西朝堂,西連內 史省,省西連謁者臺,臺連右翊衛府、府西抵右掖門 街,街西有輦庫,庫西即西馬坊,坊西抵西城西朝堂 第二街北壁第即右驍衛府,府西連右禦衛府,府西 抵右掖門街,街西有子羅倉,倉有鹽二十萬石,子羅 倉西有粳米六十餘窖,窖別受八千石窖。西至西城 西朝堂南第三街第一御史臺,臺西連祕書省,省西 連尚食庫,庫西連右監門、府、府西連長秋監,監西抵 右掖門街,街西即掌醯署,署西連良醞署,署西至粳 米窖坊東朝堂東連門下省,省東殿內省,省東連左 掖衛府、府東抵左掖門街,街東即西錢坊,坊東連東 錢坊。東朝堂南第二街、第一左驍衛府,府東連左備 身府,府東左武衛府,府東連左屯衛府,府東連左禦 衛府,府東抵左掖門街。街東少府監,監東即城東朝 堂。南第三街第一司隸臺,臺東連光祿寺,寺東連左 監門府,府東連太府寺,寺東抵左掖門街。街東少府 監連南監,監東至城,出東太陽門。街北道東第一街 有鴻臚寺,寺東有司農寺,寺東連太常寺,寺東抵城 第二街即宣仁門大道,大道北即尚書省第三街將 作監,監東連太僕寺,寺東至城第四街有衛尉寺,寺 東連都水監,監東宗正寺,寺東連大理寺。寺東抵城 則天門兩重觀,觀上曰「紫微觀」,左右連闕,闕高二十 尺,門內四十步有永泰門,門東二百步至會昌門,永 泰西二百步至景運門,並步廊連帀,坐宿衛兵。永泰 門內四十步有乾陽「門並重樓。乾陽門東西亦軒廊 周帀,門內一百二十步,有乾陽殿,殿基高九尺,從地 至鴟尾高一百七十尺。又十三間二十九架,三陛軒, 文掍鏤檻,欒櫨百重,楶拱千構,雲楣繡柱,華榱碧檔, 窮軒甍之壯麗。其柱大二十四圍,倚井垂蓮,仰之者 眩矅。南軒垂以珠絲網絡,下不至地七尺,以防飛鳥, 四面」周以軒廊,坐宿衛兵。殿庭左右各有大井,井面 闊二十尺。庭東、南、西、南各有重樓,一縣鐘,一懸鼓,刻 漏即在樓下,隨刻漏則鳴鐘鼓。大殿北三十步有大 業門,門內四十步有大業殿,規模小於乾陽殿,而雕 綺過之。乾陽殿東有東上閤,閤東二十步,又南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