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5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膺,師儒鼓篋,而學者遍天下。《六經》《語》《孟》各為傳註,性 理象數各為論說,正千載之訛,復一貫之道。既傳諸 其徒,又傳諸後世,又傳諸外國,迄今二百餘年,莫不 知義理之所在,各為一太極;反諸吾身,各有一《易》,使 人人自致聖域,而不以為難,由漢以來,未之有也。祠 祀之禮,盛於江南,而未至於河朔。今領中書相國楊 公,始嗜其學,乃建太極書院於燕都,立祠於院,以祀 周子,以二程、張、楊、游、朱六子配食,歲時釋菜,尊為先 師。燕自安、史之亂,暌隔王化者將四五百年,至於孔、 孟之祀,亦將廢墜。一旦祠祀,道學宗師,而以其徒配, 禮秩文采,警動幽朔,尤近世所未有也。嗚呼!道統為 不亡矣。祠既成,適經貳於公而徵銘焉,遂序其事而 為之銘。周子諱敦頤,字茂叔,湖南道州人。仕至虞部 郎、廣東提刑分司南京,卒於江州。嘗築堂濂溪以自 名,故門人號為濂溪先生。銘曰:析水之津,上扶斗極。 周子有廟,復一太極。民不鄙夷,會歸有則。渺渺絕緒, 如絲伊緡,聖遠弗續,又從而棼。祇揚其波,不探其源。 縱尋斧斤,自戕其本。舍轍而車,血手燥吻。客氣賈勇, 莫不憤隕。過高好奇,誘於誕空。看鳥應人,自忘其躬。 不及與過,皆失乎中。聖心有端,聖學有要,無欲而一, 乃造其妙。無極之真,根柢茲道。道有一極,極盡無餘。 轉幹化府,推激神樞。天地人物,埏埴貯儲。心死不傳, 乃載於書。《六經》一《易》,《道統》之集。梁折山頹,千載寥閴。 無乃升堂,更孰入室。「日下有日,五星聚奎。發源湖南, 派流江西。肩顏踵孟,傳心仲尼。伊洛湯湯,會為一水。 復生晦翁。」又一程子。坦坦一道,昭昭一理。太極有圖, 通《書》有章。遂令燕雲,亦如荊、揚。嗚呼盛哉,吾道之光。

居庸關銘          前人

居庸關在幽州之北,最為深阻,號「天下四塞之一。」大 山中斷,兩巖峽束,石路盤腸,縈帶隙罅。南曰南口,北 曰北口。滴瀝濺漫,常為冰霰,滑濕濡灑側輪。足,殆 六十里石穴。及出北口,則左轉上谷之右,並長嶺而 西。陰煙枯沙,遺鏃朽骨,悽風慘日,自為一天。「中原能 守,則為陽國北門;中原失守,則為陰國南門。」故自漢 唐遼金以來,嘗宿重兵,以謹管鑰。中統元年,皇帝即 位于開平,則駐驆之南門。又將定都于燕都,則京師 之北門。而屯壁荒圮,恐起狡焉。故作銘畀燕京道宣 慰府,使勒石關上,且表請置兵,以為設險守國之戒 云。銘曰:「國宅天都,高寒之區,居庸其樞兮,遼右古北, 陰幽沙磧,控帶扼狐兮,山連嶺重,鍵閉深雄,巍巍帝 居兮,伊昔掣鎖。金源敗破,遂為坦途兮,函谷一夫,百 萬為魚。竟執哥舒兮,思起封疆。備不可忘,禍生不虞 兮,寇不可玩,機不可緩,實惟永圖兮。天險地險,莫如 人險,兵力相須兮。刻銘巖嵎,用告僕夫,當戒《覆車》兮。」

涿郡漢昭烈皇帝廟碑     前人

涿郡為昭烈帝里,故其廟祀尤盛。涿,古燕國,古多豪 傑之士,歌謠慷慨,借交報讎,遺風尚存。每言曹魏篡 漢之事,莫不欷歔流涕,想見昭烈君臣之父子。故其 祠下拜謁而致奠者,朝夕不絕。其歲時事事,合沓走 集,不遠千里,指示樓桑故居,彷徨不忍去。廟在涿郡 南十里而近,自隋、唐、五季,遼、金以來,皆即故居代為 增葺。其正殿當中山靖王之後。昭烈像設,袞冕南向。 其佐命將相,則列于兩廡,左則諸葛亮、龐統、法正、許 靖,右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位序崇敞,有法制焉。廟 故有碑。金翰林應奉王庭筠,詞推昭烈之志。其論議 文采,近世所無,然猶題為先主名號,有未正焉。按《春 秋左氏傳》稱先主者,大夫稱其先大夫之辭,生則稱 主,沒則稱先主,非帝王之號也。魏晉私計,以昭烈父 子為僭偽,故稱蜀不稱漢,以昭烈為先主,安樂為後 主。至陳壽作《志》,即以漢與魏,使昭烈父子與劉璋共 為《蜀志》。其後著書者,皆以魏為正統。惟宋司馬光更 蜀為漢,初曰漢中王,即位曰漢主,崩則曰漢主;殂,追 稱則曰漢昭烈帝,而亦不以正統歸之。至建安朱熹, 始奪黃初之統,以章武繼漢焉。或者又以為族屬疏 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後,南唐 烈祖稱吳王恪後,此又從而為之辭者也。後世之致 疑,未若孔明之傳信,曰:「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 天下。」又曰:「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帝冑名正而漢世。當 是之時,莫不以昭烈為漢帝,曹氏為漢賊,豈待至後 世而欲以一己之私反之哉?故正其名號曰「漢昭烈 皇帝。」榜其殿而系之以《詩》曰:「高祖造漢,拯民塗炭。世 祖戡難,民適思漢。兩都二祖,垂四百年。昭烈之興,死 灰復燃。難于二祖,百折不沮。倉皇奔走,眾纔一旅。愷 悌仁厚,民心是歸。必得國士,乃可有為。既」挾熊虎,復 起臥龍。電掃漢南,雷振江東。蹙操扼吳,據有梁益。遂 取漢中,興王立國。高王之起,始實在此。拓定中原,貽 于孫子。漢賊不並,顧豈偏安,丕豈其敵,誅讎弗難,天 不假年,僨軍崩殂,不能致討,還于舊都,顧命命明,伊 周之事,不私其子,天下大計,琅琅格言,最以為善。三 代君臣,乃今復見。宗臣流涕。效死出師,游魂倀鬼。折 敗不枝,崦嵫返照,有光屬天。既絕,之統復一。再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