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6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客燕雜記》:嘉靖間,李攀龍、王世貞、徐中行輩俱官西 曹,相聚論詩,言建白雲樓於四川司,榜諸君警句云: 「諸山城上出,落日署中寒。」時人目刑部為外翰林。 《西園聞見錄》:彭惠安韶在刑部,司,舊有五顯廟,公命 碎其像,易以清獻趙公神主。

《春明夢餘錄》:「都察院在皇城西。」

《西垣筆記》:「御史差委,在內則京畿道刷卷及巡視京 營、提學、巡倉、巡庫、巡視光祿,清恤鹽課,在外則巡按 清軍、刷卷、巡鹽、巡河、巡關、巡茶、印馬、屯田。遇有征行, 則特遣監軍紀功。」

明宣宗《都察院箴》:「歷代建官,皆有御史。任之耳目,委 以綱紀。糾違繩愆,激濁揚清。用獻嘉言,惟直與明。祖 宗之制,有長有貳。其下之屬,凡十有四。敷達民隱,舉 察官邪,必究大體。毋剋毋頗,必由中道。毋過不及。毋 以賄遷,毋以勢懾。敦仁之存,篤義之行。冰霜之清,松 柏之貞。凡爾憲臣,敬慎以勗,庶幾朝政,資爾以肅。媕」 婀緘默,徒取充位。職是用弛,國則何賴?必端諸心,必 修諸己。庶懋爾績,庶輔予理。

《春明夢餘錄》:「大理寺在都察院南。」

《明·刑法志》:「內官同法司錄囚,始於正統六年。凡大審 錄,內監奉旨出,則齎敕張黃,葢騎導。於大理寺為三 尺壇,中坐。尚書、都察院、大理寺以次左右列坐,御史 郎中下捧牘立,唯諾,趨走惟謹。三法司視成案有所 出入若輕重,俱目視太監意。太監意所不欲,不敢忤 也。內監經奉命審錄者,死則於墓寢畫壁南面坐,傍」 列「法司及御史、刑部郎,引囚鞫躬聽命狀」,悉圖之,後 世為榮觀焉。

明宣宗《大理寺箴》:「有虞用士,弼教明刑。秦漢相繼,廷 尉是稱,命曰大理。由景之世,暨於今玆。一以輔治,列 之九卿。有翼有承。鑑空衡平,視獄之成。簡於五辟,以 正刑罰。維過斯宥,惟義之合。刑不可贖,死不可生。惟 爾是憑,其可不矜?易簡明慎,書戒欽恤。祇率勿違,乃 德之吉。惟官惟反,惟貨惟來。終迷不復,乃禍之階。粵」 昔蘇公,式敬由獄,以長王國,永命攸屬。嗚呼若人,悠 悠我思。爾儀爾規,服此《戒辭》。

《元史》:「順帝至元六年,奉太祖、太宗、睿宗御容,石佛寺, 五城坊巷衚衕集舍飯蠟燭,寺日給貧人粟米,病者 有醫,死者與棺。」

《穀城山房筆麈》:「唐時,禁京城丐者,分置病坊於諸寺 以廩之,亦謂之悲田院,即今蠟燭、幡竿二寺也。 《五城坊巷衚衕集》:『咸宜坊二碑十鋪,有大小石佛寺、 能仁寺、通妙宅、顯靈宮』。」

金元間,有僧自稱萬松野老,居燕京從容庵。耶律楚 材見之,參學三年,僧以「湛然居士」目之。今乾石橋之 北,有磚塔七級,高丈五尺,草生其頂,有石額曰「萬松 老人塔。」

《明一統志》:「大能仁寺,洪熙元年因舊重修。」

《春明夢餘錄》:「大德顯靈宮在皇城西,永樂時建。成化 中,更拓其制,又建彌羅閣。嘉靖中,復建昊極通明殿, 東輔薩君殿曰『昭德,西弼王帥殿曰『保真。西殿有柏, 為雷所擘,其枝委地如屏』』。」

「青谿《漫槁》。」按道家之言,崇恩真君姓薩氏,諱守堅,西 蜀人,在宋徽宗時,嘗從虛靖天師張繼先及林靈素 傳學道法。而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 嘗從薩真君傳授符法。永樂中,杭州道士周思得以 靈官之法顯於京師,附體降神,禱之有應,乃於禁城 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改為大德觀,封薩 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恩真君。又建一殿,崇 奉二真君。左曰崇恩殿,右曰隆恩殿。成化初,改觀為 宮,加「顯靈」二字。每歲萬壽節、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 現日,皆遣官致祭,崇奉可謂至矣。

《大政記》:「嘉靖三年二月,營龍虎殿於顯靈宮,以奉元 武。」

《四友亭集》:嘉靖壬辰,上命禮部尚書夏言撰顯靈宮 碑,中書舍人顧亨書丹。亨夢縞衣者告之曰:「方以類 聚,物以群分。」既覺,家僮報有鴈集於其家之庭院,揮 之不去。其日上嘉其書法,令附名於碑,賜羊酒果饌。 《五城坊巷衚衕集》:鳴玉坊三牌一十四鋪,有神武後 衛、燕山衛、淨妙菴、古燈菴、寶禪寺、普度寺、響鈴寺。 《燕都游覽志》:「帝王廟在西四牌樓大街之西,南向。嘉 靖間建,祀三皇五帝、三王、漢高祖、光武、唐太宗、宋太 祖、元世祖。其中而兩廡,祀歷代名臣。」元

《春明夢餘錄》:帝王廟殿名「景德崇聖之殿。」東西兩廡, 南砌二燎爐,殿後為祭器庫,前為景德門,門外東為 神庫、神廚、宰牲亭、鐘樓。又前為廟街,門東西二坊曰 「景德,立下馬碑。」

《野獲編》:「太祖洪武六年,建帝王廟於金陵。七年,始設 塑像。未幾遇火,又建於雞鳴山之陽。及文皇都燕,未 遑設帝王廟,僅於郊壇附祭。至嘉靖十年,始為位於 文華殿而祭之。其年中允廖道南請撤靈濟宮二徐 真君,改設歷代帝王神位及歷代名臣。上下其議於